动力学机制

作品数:628被引量:492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守彪夏斌李三忠任建业李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活化构造与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年第3期391-401,共11页林舸 范蔚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171)资助
热能聚散交替、地幔蠕动是构造–岩浆活化理论创建初期提出的动力学机制假说。深部地质研究开拓了岩浆活化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深度。许多地球化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对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给热能聚散交替、地幔蠕动假说提供了科学...
关键词:构造–岩浆活化 克拉通破坏 热能聚散交替 动力学机制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被引量:22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4年第1期62-70,共9页王学斌 赵淑娟 李三忠 刘鑫 索艳慧 李涛 孙文军 余珊 许立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119007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41325009)联合资助
乌伦古坳陷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中生代以来逆冲断裂特别发育。本文通过对典型二维地震剖面进行构造解释,结合平衡剖面的正演方法,对乌伦古坳陷内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性、分期性和拓展方式及动力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乌伦古坳陷内...
关键词:乌伦古坳陷 中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分带性 分期性 动力学机制 
“崆峒山组砾岩”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分析被引量: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第4期508-519,共12页宋立军 赵靖舟 袁炳强 刘池洋 吴冲龙 
国家973计划(2002CD211706);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1B08、2006BAB01A01);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6103);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07JK36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20080441181)资助成果
查明"崆峒山组砾岩"形成的动力学环境是认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的盆地原型、构造属性、华北克拉通西部破坏的关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测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崆峒山组砾岩"的沉积特征、裂变径迹热史,在此基础上以盆山...
关键词:崆峒山组砾岩 动力学机制 晚三叠世 
四川拉拉铜矿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年第1期98-104,共7页周家云 陈家彪 沈冰 朱志敏 刘飞燕 罗丽萍 李潇雨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5DFA20063).
通过对矿区区域构造背景、矿区构造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的研究,得出了矿区岩石圈在经历了火山地堑、挠曲沉降和回返褶皱封闭几个构造-岩浆演化阶段后,形成了该区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叠加格局。早期东西向张性断裂构造为含矿岩浆的侵位提...
关键词:拉拉铜矿 控矿构造 成矿动力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纪的盆地原型与动力学分析被引量:9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7年第2期174-179,共6页谢久兵 朱照宇 汪劲草 欧阳婷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4CB720200);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柴北缘勘探项目部项目资助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往各种观点都认为柴北缘盆地属于叠合盆地。本研究从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相的角度对盆地演化的叠合特征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盆地在古近纪由三条北西向凹陷带组成,具有多个沉积中心,平...
关键词:第三纪 盆地原型 动力学机制 柴达木盆地 北缘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被引量: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第3期328-333,共6页夏斌 崔学军 张宴华 刘宝明 王冉 闫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SW-117)资助.
由于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历来存在多种成因观点的争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XiaBinetal.(2005)、夏斌等(2004)、崔学军等(2005)、谢建华等(2005)相关工作基础上,对南海扩张...
关键词:南海扩张 动力学机制 数值模拟 地幔上涌 
活化构造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第1期56-62,共7页林舸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ZCX-113);前沿领域课题(030513).
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构造活化, 他强调的是陆内活化区造山。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是活化构造理论的研究重点。在活化构造理论提出的初期, 就提出了热能聚散交替, 地幔蠕动假说。随着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活化构造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也获...
关键词:活化构造理论 动力学机制 华北陆块 华南陆块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被引量:58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第3期221-227,共7页夏斌 崔学军 谢建华 王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 (KZCX -SW -117)资助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 -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 ,演化历史复杂。由于研究思路、方法、手段和研究程度的局限 ,在南海扩张期次、扩张脊结构、动力来源等方面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上 ,主要...
关键词:南海 动力学机制 研究现状 建议 
典型红土型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第3期255-262,共8页王燕 谭凯旋 刘顺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17105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101)资助.
以湖北蛇屋山、云南北衙、湖南龙形寨三个红土型金矿为例,本文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和构造在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控制作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也有密切的关系,区域构造和矿区构造通过控制区域成矿带、原生金矿床(矿体)或高含金地...
关键词:构造 动力学模拟 红土型金矿床 控矿构造 风化壳 成矿作用 
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7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第4期368-380,共13页徐贵忠 周瑞 闫臻 佘宏全 王艺芬 杨茂森 李兵 
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G1999043207研究成果之一.
胶东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胶北断块和胶南造山带。前者为华北板块组成部 分,后者为华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带。五莲-青岛-海阳-牟平深断裂构成上述两个构造单 元的边界。本文从地质(陆壳隆升、构造岩浆活动与断陷盆地...
关键词:胶东地区 郯庐断裂带 岩石圈减薄 动力学机制 中生代 陆壳隆升 构造岩浆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