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机制

作品数:628被引量:4925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守彪夏斌李三忠任建业李崇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盆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在冲绳海槽深部地震探测的新进展
《海洋地质前沿》2025年第2期105-108,共4页祁江豪 梅西 张勇 张训华 陈晓辉 李阳 吴志强 张菲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34420059,91958210,4160608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3MD106);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2YFC310220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701,DD20242758,DD20242759)。
0引言洋陆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沟-弧-盆体系是认识板块相互作用以及地球深部与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重要窗口。东海冲绳海槽作为西太平洋最年轻的边缘海,是发育于陆壳基底之上,现今正受到强烈的弧后拉张并处于形成演化初期的弧后盆地...
关键词:冲绳海槽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地球深部 动力学机制 洋陆俯冲 陆壳基底 能量传递 
东海陆架盆地长江凹陷构造变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海洋地质前沿》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宋俊兰 庞玉茂 杨传胜 尚鲁宁 杨艳秋 孙晶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LSKJ202203401);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R2021ZD09);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723,DD20230317,DD20243116,DD20242758)。
长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北部,其构造发育特征记录了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形成演化和板块汇聚过程的关键信息,但是目前对其构造变形和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多道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分析了长江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及时空差异,据...
关键词: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长江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印支期泸州-开江古隆起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地球科学》2023年第12期4540-4557,共18页颜照坤 李勇 聂舟 任聪 邵崇建 董顺利 张代柱 叶婷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502116);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研究课题(No.J1901);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9YJ0468)。
印支期泸州-开江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由于其顶部广泛发育的岩溶不整合面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该古隆起的形成时间及成因机制长期存在很大分歧,既影响了对印支期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的认识,也不利于四...
关键词:泸州-开江古隆起 晚三叠世 前陆盆地系统 四川盆地 动力学机制 前缘隆起 构造 
峨眉山地幔柱主要研究进展及四川盆地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被引量:5
《现代地质》2023年第5期1089-1099,共11页孙自明 卞昌蓉 刘光祥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层油气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XDA14010406);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P21042-2)。
近年来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关于地幔柱在四川盆地的作用范围和二叠纪成盆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存在认识分歧。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并结合近期研究,采用深部地幔活动控制表层系统演变的研究思路,系统梳理峨眉...
关键词:峨眉山玄武岩 大火成岩省 地幔柱 二叠纪 动力学机制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走滑作用对构造裂缝的影响被引量:2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年第8期1316-1327,共12页王珂 张荣虎 赵继龙 王俊鹏 曾庆鲁 黄箐璇 张知源 周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动力学与天然气富集机理”(编号:U22B600002);中国石油“十四五”上游领域前瞻性基础性课题“前陆冲断带下组合规模储层形成机理与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21DJ0302)联合资助.
走滑作用是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存在的构造作用之一,系统开展走滑作用对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的影响研究,对于构造裂缝的分布预测有着重要意义。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博孜1、克深5和克深13气藏为例,综合岩心、成像测井和钻井漏失...
关键词:走滑作用 构造裂缝 动力学机制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露头为例被引量:7
《沉积学报》2023年第4期1227-1239,共13页黄军平 杨田 张艳 李相博 董岐石 杨占龙 Guilherme Bozetti 郑泽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126,41772099);2019年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19D-5007-010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技术攻关项目(2021DJ0401)。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
关键词:细粒沉积岩相 沉积模式 长7油层组 铜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古近系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被引量: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第2期106-118,共13页蔡嵩 彭光荣 陈兆明 姜大朋 李克成 吴建耀 张楚婧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南海北部深水区勘探关键技术”(KJGG2022-0102)。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西南部深水油气勘探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由于该区构造特征极为复杂,加之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该区开展裂陷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发育条件的分析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及其油气地...
关键词:构造特征 断裂活动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开平凹陷 珠江口盆地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2年第17期172-174,共3页贾振 王政杰 叶雨航 魏森 王博轩 杨斌谊 
随着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勘探进程的发展,研究区地震,钻井和测井地质资料匮乏,加之本区探矿权权属特殊,当前人们在凹陷内研究多侧重于局部构造、沉积、成藏的理论研究上,而对整个凹陷的构造面貌、断裂发育特征、盆地演化及动力学机制、构造...
关键词:青东凹陷 构造面貌 盆地演化 动力学机制 演化控制因素 
琼东南盆地东沙运动表现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5
《中国海上油气》2020年第3期20-32,共13页胡雯燕 罗威 黄灿 邓广君 付大巍 雷新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三期)(编号:2016ZX05024-005)”;中海油专项“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及勘探新领域研究(编号:CNOOC-KJ135ZDXM38ZJ02ZJ)”部分研究成果。
基于大量的地震、钻井资料与相关分析成果,开展了东沙运动在琼东南盆地的表现形式、发育时限、动力学机制及石油地质意义的研究,明确了东沙运动对琼东南盆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沉积间断、地层侵蚀、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等,其中...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东沙运动 表现形式 发育时限 动力学机制 石油地质意义 
东海洋陆过渡带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0年第1期71-84,共14页杨传胜 杨长清 杨艳秋 孙晶 颜中辉 王建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211、DD20160153、121201031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晚白垩世—渐新世构造变形特征及动力学机制”(41506080)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盆地及邻区整体位于华南陆块东部,中、新生代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
关键词:中—新生界 构造变形 动力学机制 东海陆架盆地 洋陆过渡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