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盆地系统

作品数:14被引量:40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树根徐国盛罗志立赵锡奎谭富文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学报》《地质科学》《地球科学》《海洋地质前沿》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前陆盆地系统中隆后盆地沉积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
《石油实验地质》2024年第6期1253-1264,共12页李想 丁雅洁 李俊飞 徐港 敬亚东 
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前渊带,随着隆后盆地油气勘探取得突破,该类盆地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准噶尔盆地腹部属于隆后盆地,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是重要的油气产层,但是目前对于其沉积相的类型存在较大争议。随着勘探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湖底扇 隆后盆地 三工河组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印支期泸州-开江古隆起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地球科学》2023年第12期4540-4557,共18页颜照坤 李勇 聂舟 任聪 邵崇建 董顺利 张代柱 叶婷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502116);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开放)研究课题(No.J1901);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9YJ0468)。
印支期泸州-开江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由于其顶部广泛发育的岩溶不整合面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该古隆起的形成时间及成因机制长期存在很大分歧,既影响了对印支期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的认识,也不利于四...
关键词:泸州-开江古隆起 晚三叠世 前陆盆地系统 四川盆地 动力学机制 前缘隆起 构造 
“从源到汇”: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砂箱物理模型浅表作用研究被引量: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8年第3期431-444,共14页邓宾 黄瑞 马华灵 何宇 赖冬 姜磊 刘树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11);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2017JQ0025)联合资助
"从源到汇"理论完善了砂箱物理模型中地壳浅表构造-剥蚀-沉积耦合过程机制的理解,我国西部地区新生代发生了全球最为显著的构造-剥蚀-沉积作用过程,却少见相关浅表作用过程报道。本文系统阐述地壳浅表作用过程机理和挤压砂箱模型"从源到...
关键词:从源到汇 构造-剥蚀-沉积 挤压增生楔形体 砂箱模型 
南黄海前陆盆地系统及沉积—构造特征被引量:3
《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第4期35-41,共7页张柏林 许红 陆永潮 赵新伟 朱玉瑞 李建委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GZH201200510);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计划)(2012CB956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064;49206061)
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南黄海盆地则主要为华北—扬子地块陆陆碰撞及后期太平洋系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再生"陆内前陆盆地,因此具有其"特殊性"。虽然南黄海前陆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及破坏...
关键词:前陆盆地系统 构造 沉积 南黄海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被引量:4
《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第5期5-11,共7页刘辰生 郭建华 
国家重大专项子专题"西部碎屑岩储层分布模式及综合建模研究"(2008ZX05002-005-007HZ)
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可识别出8个层序边界,除层序边界JSB6和JSB7为Ⅱ型外,其他均为Ⅰ型。层序界面上下常表现为沉积相突变或地层缺失。根据8个三级层序边界可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即JSQ1~JSQ7,各...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学 侏罗系 扇三角洲 前陆盆地系统 
冈底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5
《地质科学》2009年第4期1289-1311,共23页丁林 蔡福龙 张清海 张利云 许强 杨迪 刘德亮 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09-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9CB421000)资助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
关键词: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前陆盆地 沉积地层 碎屑锆石物源 
流体排溢及迁移控制着亚平宁山脉北部中新世冷泉碳酸盐岩的形成
《海洋地质》2008年第3期73-74,共2页Silvia Mecozzi Stefano Conti Daniela Fontana 陈红锋(译) 陈弘(校对) 
在亚平宁山脉北部中新世的前陆盆地和“卫星式”沉积盆地(前陆盆地系统楔顶的延伸部分),出现大量的碳酸盐岩露头,它们与现代冷泉碳酸盐岩一样具有特定的古生态学、沉积学、成分以及同位素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碳酸盐岩主要出现在大型...
关键词:冷泉碳酸盐岩 亚平宁山脉 中新世 迁移控制 前陆盆地系统 流体 沉积盆地 古生态学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被引量:173
《地球学报》2005年第3期217-222,共6页吴孔友 查明 王绪龙 曲江秀 陈新 
"973"项目(编号:2003BA613A02)资助。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
关键词:盆地构造演化 动力学背景 前陆盆地系统 再生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球物理资料 早二叠世晚期 喜马拉雅运动 含油气盆地 中国西部 演化历史 结构特征 地质结构 演化阶段 早石炭世 晚石炭世 盆地形成 挤压作用 挠曲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被引量:3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6期559-566,共8页刘树根 徐国盛 李巨初 李国蓉 罗志立 赵锡奎 
国家973项目(G1999043309)
造山带动力学、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油气藏动力学均是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作者分析了三种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1)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决定了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的作用过程;(2)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性...
关键词:动力学 川西前陆盆地 龙门山 天然气成藏过程 流体跨层流动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被引量:140
《地质学报》2003年第2期177-186,共10页刘树根 罗志立 赵锡奎 徐国盛 王国芝 张成江 
国土资源部"九五"重点课题(编号950117);国家"973"项目(编号G1999043309)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盘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
关键词:盆山系统 耦合关系 龙门山造山带 中国西部 沉积盆地 动力学模式 C-型俯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