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

作品数:87被引量:2276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青藏高原新生代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碳酸盐冈底斯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地层学杂志》《古生物学报》《地学前缘》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拉萨地体当惹雍措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地壳厚度演化的指示
《地学前缘》2025年第1期343-366,共24页刘晓惠 刘一珉 丁林 郭晓玉 黄兴富 李蕙琳 高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2237,42304105,42274120,418741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462023YJRC004);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1)。
拉萨地体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全球地壳厚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然而,拉萨地体地壳增厚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一定争议。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受控于锆石与其他微量元素载体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即不同矿物的分配系数不同,因此,锆石微量元素可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 中拉萨地体 地壳厚度 锆石U-PB年龄 锆石微量元素 
地厚山高:来自岩浆岩地球化学信息的启示
《地球科学》2024年第12期4404-4417,共14页李昊轩 丁林 王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17224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No.2019QZKK0708)资助。
认识大陆地壳的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圈层结构、探讨板块构造和造山带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汇聚板块边缘形成了大规模岩浆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时的深度关系密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造山带的古地壳厚度的恢复和古高度的反演研究.系...
关键词:汇聚板块边缘 弧岩浆 地壳厚度 古高度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前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4期911-914,共4页沈树忠 丁林 朱茂炎 王向东 邓涛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2293280)资助。
青藏高原研究对揭示地史时期全球构造、古地理、生物与环境等的演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专辑的组织背景、主要内容和期望目标,同时总结了本专辑成果相比第一次青藏高原科...
关键词:期望目标 生物群 全球构造 生物与环境 青藏高原 周边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古近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4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4期1308-1342,共35页刘佳 宋艾 丁林 苏涛 周浙昆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0202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03127、193117);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编号:2020000023)资助。
古近纪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劫后复苏并逐渐接近其现代面貌的关键时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古近纪也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活动、亚洲气候重组、生物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时期.限于研究条件、认识程度等的制约,青藏高原及其周...
关键词:青藏高原 化石 生物地层 古环境 古地理 古近纪 
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3期892-896,共5页丁林 
特提斯洋(Tethyan Ocean)最早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在1893年提出.欧洲地质学家通过对它的研究发展了现代地质学,但并未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提供核心科学支撑(Trümpy, 200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提斯的概念从一个中生代的大...
关键词: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动力系统 特提斯 吴福元 地质学家 显生宙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八宿地区古生代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被引量:1
《地质科学》2023年第3期945-964,共20页尹峥 丁林 李金祥 王厚起 何振坤 次仁拉姆 赵晨圆 邓广隆 蔡福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41016,41972239);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编号:2019QZKK0708);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编号:XDA20070301)资助。
八宿微陆块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部,其古生代地层的构造属性存在争议,有增生楔和微陆块两种观点。古生代地层(邦达组和错绒沟口组)岩性为板岩、千枚岩,夹灰岩、砂岩等岩块。本文对八宿地区邦达组和错绒沟口组进行了野外调查、砂岩镜...
关键词:八宿微陆块 寒武系-石炭系地层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沉积时代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新生代变形历史被引量:10
《地学前缘》2023年第3期262-281,共20页吴晨 陈宣华 丁林 
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1988101-01);青年基金项目(41702232)
祁连造山带位于东特提斯北缘,蛇绿混杂岩带、(超)高压变质岩和弧岩浆岩等广泛发育,是前新生代华北克拉通与柴达木古地块之间多期次俯冲、碰撞和造山形成的复合造山带。现今的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具有复杂...
关键词:青藏高原 祁连造山带 构造演化 构造变形 高原生长 盆山演化 
岩矿高光谱遥感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0
《地质科学》2022年第3期924-944,共21页丁文清 丁林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8);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 20070301)资助。
高光谱成像作为目前遥感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在地质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岩石和矿物由于电子过程和分子振动可以产生特征的光谱吸收,因此可以利用高光谱技术进行岩矿填图,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区域内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进而圈定有潜力的...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地质填图 矿产勘查 高分五号 青藏高原 
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结构背景噪声成像被引量:2
《地球科学》2022年第9期3447-3462,共16页花茜 裴顺平 郭震 蔡福龙 丁林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No.2019QZKK07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941016,U2039203,42130306).
为探明川藏铁路通麦‒鲁朗段浅层地质结构特征,有效评估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保障铁路设施安全运转,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波形数据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获得了浅地表高分辨率的S波精细速度结构,并结合地质调查结果,精确判断沿线断层...
关键词:川藏铁路 短周期密集台阵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 S波速度结构 地震学 
1949年以前青藏高原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概况被引量:5
《地理学报》2022年第7期1565-1585,共21页陈发虎 王亚军 丁林 姚檀栋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1)。
本文收集整理了1949年以前对青藏高原区域的主要探险和考察活动。青藏高原的探险和考察主要可划分为4个阶段:(1)古代主要是与国内外宗教活动相关的附带零星记录;(2)晚清时期主要是西方人以科学名义的初步科学考察;(3) 1912—1949年中外...
关键词:青藏高原 探险考察 古代 清代 1912-1949年 1949年以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