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炎

作品数:75被引量:71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寒武纪寒武系化石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早期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地层学杂志》《古生物学报》《古地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宏演化中的生物复杂性问题
《古生物学报》2024年第4期499-512,共14页李一濛 赵方臣 曾晗 朱茂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1921002)联合资助。
从不同角度探索生物复杂性(biological complexity)的宏演化过程,对深入理解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生物复杂性难以被定义和量化,而生物复杂性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生物系统演化趋势的分析模式,因而难以对生物复杂性的...
关键词:生物复杂性 分类多样性 形态差异性 宏演化 同源性 异质性 
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态势被引量: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0期3065-3090,共26页郑永飞 郭正堂 焦念志 穆穆 朴世龙 傅绥燕 杨顶辉 朱茂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155306、L2224031)资助。
地球系统可以划分为固体地球系统、表层地球系统和日地空间系统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部分之间不仅存在能量和物质上的相互传输和耦合关系,而且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多个尺度.地球系统科学以全球性和统一性以及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
关键词: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 地球圈层 能量交换 物质传输 
前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4期911-914,共4页沈树忠 丁林 朱茂炎 王向东 邓涛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2293280)资助。
青藏高原研究对揭示地史时期全球构造、古地理、生物与环境等的演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专辑的组织背景、主要内容和期望目标,同时总结了本专辑成果相比第一次青藏高原科...
关键词:期望目标 生物群 全球构造 生物与环境 青藏高原 周边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4期936-967,共32页孙郎 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 杨传 孙智新 潘兵 Shehryar AHMED 苗兰云 孙玮辰 胡春林 孙晓娟 罗翠 陈波 殷宗军 赵方臣 李国祥 朱茂炎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1002)资助。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块体,包括印度板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塔里木板块、欧龙布鲁克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中伊朗地块和阿曼等,以及各块体之间造山带的复杂演化历史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成冰系...
关键词:青藏高原 成冰系 埃迪卡拉系 地层 古地理 生物群 冈瓦纳大陆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被引量: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4期968-991,共24页孙智新 孙郎 赵方臣 潘兵 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 Shehryar AHMED 杨传 苗兰云 殷宗军 李国祥 朱茂炎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21002)资助。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漫长且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印度北部、拉萨、羌塘、柴达木、中祁连等大小不同的克拉通和地块,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造山带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寒武纪时期,这些克拉通和地块大多位于冈瓦纳大陆的西北缘,并以发...
关键词:青藏高原 寒武系 地层 古地理 生物群 冈瓦纳大陆 原特提斯洋 
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被引量:5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169-183,共15页徐义刚 黄小龙 王强 王煜 李高军 刘耘 毛河光 倪怀玮 朱茂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88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XK2019DXC003)资助。
除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行星的大小有关外,地球之所以宜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拥有动力十足的地球内部.与地球宜居性是地球表生作用结果的传统认识不同,本文认为地球深部驱动着对宜居环境至关重要的外部层圈,并提出地球内外层圈间的联动机...
关键词:地球宜居性 深部引擎 深地过程 层圈相互作用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深部过程与极热和极冷事件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15-229,共15页王永达 杨石岭 沈冰 朱茂炎 陈祚伶 纪伟强 黄晓芳 孙敏敏 张师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800,2022YFF080010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72501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IGGCAS-201905)资助。
地球气候以频繁冷暖波动为特征,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可划分为温室期和冰室期,期间发生持续时间相对短的极热和极冷事件.大多数学者将这些温室期、冰室期以及极热和极冷事件归因于大气CO_(2)浓度变化,即地球深部碳释放和表层碳消耗之间的...
关键词:地球深部过程 温室气候 冰室气候 极热事件 极冷事件 
巴基斯坦北部小喜马拉雅区Abbottabad组Sirban段寒武纪小壳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5
《地层学杂志》2023年第3期339-352,共14页Shehryar Ahmed 潘兵 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 李国祥 Muhammad Qasim 罗翠 孙晓娟 朱茂炎 
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国家专项(2019QZKK07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21002、4200202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共同资助。
小壳化石是寒武系纽芬兰统年代地层划分和全球对比的主要生物地层学依据。长期以来,喜马拉雅西侧的巴基斯坦北部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的发现较为零星,导致该地区埃迪卡拉纪与寒武纪过渡期地层序列的划分缺乏统一认识,相关地层时代归属十...
关键词:小壳化石 生物地层 Abbottabad组 纽芬兰统 巴基斯坦 小喜马拉雅区 
水循环地质演变研究的重要性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3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朱茂炎 郭正堂 汪品先 
水是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保障,更是地球表层系统机体运作的“血液”.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与水循环变化密切相关的干旱、森林大火和洪涝等极端灾害天气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热浪与酸化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日益...
关键词:全球生态系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地质演变 森林大火 水循环 地球表层系统 毋容置疑 全球变暖 
水循环的地质演变: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被引量:4
《科学通报》2023年第12期1425-1442,共18页朱茂炎 郭正堂 汪品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L1924025);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XK2019DXC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21002,41888101)资助。
由大陆-海洋-大气之间水的3种相态(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换和位移构成的水循环,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过程之一.太阳辐射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是地表水循环的基本驱动力.水循环与碳循环密切关联,是气候系统演变中的两条主线.不同时...
关键词:水循环 碳循环 古气候学 水文气候学 地球系统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