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石岭

作品数:30被引量:42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黄土高原黄土红粘土古植被风成沉积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质力学学报》《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热室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磷风化及其对碳循环的影响
《中国基础科学》2024年第6期12-18,共7页郭利成 杨石岭 熊尚发 王永达 黄晓芳 陈祚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800)
生态系统中磷的关键来源是土壤化学风化过程中磷酸盐的溶解(简称“磷风化”),这些磷也是全球尺度关键营养元素循环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物圈的大小。从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磷循环出发,简要概述显生宙热室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磷风化的最...
关键词:热室地球 磷风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磷肥 
三原黄土中支链甘油单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的检出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308-1321,共14页潘高超 张师豪 杨石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08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IGGCAS-201905)共同资助。
来源于古菌和细菌的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培养菌、海洋、河流、湖泊和泥炭中检出了甘油单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GMGTs或H-GDGTs),其中,支链甘油单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brGMGTs或H-brGDGTs)的存...
关键词:中国黄土 支链甘油单烷基甘油四醚类化合物(brGMGTs或H-brGDGTs) 生物标志物 
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回顾与展望
《第四纪研究》2024年第5期1079-1092,共14页杨石岭 陈祚伶 黄晓芳 唐自华 张师豪 姜文英 丁仲礼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8008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IGGCAS-201905)共同资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最近几十年来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预测的观点,总结了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的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生代地质温暖期的东亚环境状况。从哲学和地质历史的角度...
关键词:古增温 地质记录 东亚夏季风 大气CO_(2)浓度 
地球深部过程与极热和极冷事件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15-229,共15页王永达 杨石岭 沈冰 朱茂炎 陈祚伶 纪伟强 黄晓芳 孙敏敏 张师豪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800,2022YFF080010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172501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IGGCAS-201905)资助。
地球气候以频繁冷暖波动为特征,在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可划分为温室期和冰室期,期间发生持续时间相对短的极热和极冷事件.大多数学者将这些温室期、冰室期以及极热和极冷事件归因于大气CO_(2)浓度变化,即地球深部碳释放和表层碳消耗之间的...
关键词:地球深部过程 温室气候 冰室气候 极热事件 极冷事件 
深时重大生物和气候事件与全球变化:进展与挑战被引量:9
《科学通报》2024年第2期268-285,共18页沈树忠 张飞飞 王文倩 王向东 樊隽轩 陈吉涛 王博 曹剑 杨石岭 张华 李高军 邓涛 李献华 陈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93280,4225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42261144668);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资助。
地球自5.4亿年前现代生态系统形成至今,发生了多次与碳循环扰动有关的重大气候事件.这些事件的触发机制、发展过程、环境变化及其伴随的生物响应型式为科学评估当今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现状提供重要借鉴.然而,古-今生态系统变化时...
关键词:深时极端气候 重大生物事件 环境变率 全球变化 地球系统模拟 
松嫩平原全新世黑土14C年龄-深度关系空间格局被引量:7
《第四纪研究》2021年第5期1332-1341,共10页崔静怡 郭利成 陈雨露 王恒 杨石岭 熊尚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07282和420774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项目(批准号:2017YFA060340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IGGCAS-201905)共同资助。
准确评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变化的一个关键,是明确全新世土壤形成年龄-深度关系的空间格局。本文利用松嫩平原12个典型黑土剖面的56个AMS 14C年龄数据,尝试重建全新世黑土14C年龄与形成深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果显示:1)研究区黑土大范...
关键词:黑土 全新世 14C年龄 松嫩平原 
末次冰盛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中国北方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第8期1169-1181,共13页杨石岭 董欣欣 肖举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A06034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B26000000、XDA0512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72175、41725010)资助
全球变暖对中国北方气候的影响已经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地质增温期东亚季风变迁历史可为理解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主要基于中国北方夏季风边缘带的湖泊、黄土等记录的古植被信息,探讨了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全球增温过程中...
关键词:东亚季风 末次冰盛期 全新世 古植被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先驱科学精神典范——Wallace S.Broecker生平述略
《第四纪研究》2019年第2期521-524,共4页唐自华 杨石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25010)资助.
元宵节下午,一则“照耀海洋的一座灯塔熄灭了”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在古气候同行里传开。Wallace Smith Broecker走了,87岁。随后证实,美国东部时间2019年2月18日,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LDEO)古海洋和古气候学家Wallace S.B...
关键词:科学精神 全球变暖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生平 哥伦比亚大学 古气候学 微信公众号 美国东部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6
《第四纪研究》2017年第5期934-944,共11页杨石岭 丁仲礼 
20世纪50~60年代,刘东生先生组织了黄河中游黄土区十条大断面(六纵四横)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从而证实了从西北到东南黄土粒度逐渐变细的现象,并划分出砂黄土、黄土和粘黄土带。从此,粒度成为黄土研究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
关键词:黄土高 原黄土 粒度 搬运距离 
全新世亚洲季风变异与干旱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5
《中国基础科学》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肖举乐 蔡演军 强明瑞 杨石岭 姜大膀 吴敬禄 蔡炳贵 熊尚发 储国强 姜文英 旺罗 许冰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7YFA0603400)
近年,热带太平洋地区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研究对学界普遍接受的气候突变"高纬驱动说"提出质疑,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热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是地球气候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关键词:全新世 亚洲季风 亚洲干旱环境 气候突变事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