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循环

作品数:1870被引量:15969H指数:6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贵瑞曹建华方精云王绍强袁道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CiteSpace的湿地枯落物分解研究现状与趋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2期242-252,共11页唐皓 刘唯佳 唐彪 叶沁鑫 唐小燕 李堃 杜磊 舒向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1187);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NH0005)。
枯落物分解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为了全面了解湿地枯落物分解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使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通过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梳理湿地枯落物分...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湿地生态系统 分解过程 全球变化 研究进展 碳固定 碳循环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中国陆相地层的碳循环扰动响应
《古地理学报》2025年第2期528-540,共13页陈兰 达雪娟 朱章雄 徐桂文 毛伟丞 黄文科 夏芳 杨佩琳 骆宇晗 廖显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272125,42241203,41572095);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202215)共同资助。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的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T-OAE)是中生代发生的一次剧烈的环境扰动事件,伴随着全球碳同位素负偏、快速升温、金属中毒等。然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提斯洋等海相地层,陆相地层研究...
关键词:侏罗纪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 碳循环扰动 陆相地层 中国 
高寒生态脆弱区露天矿山碳排放核算模型研究
《工程科学学报》2025年第3期430-440,共11页李国清 白斌 李桂奇 关凯 侯杰 林春平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2903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4022)。
为了准确掌握高寒生态脆弱区露天矿山的碳排放量,亟需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科学可行的核算方法,全面量化矿山生产作业的直接碳排放和生态扰动所导致的间接碳排放.通过分析高寒生态脆弱区露天矿山的碳循环机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界定了露天...
关键词:高寒生态脆弱区 露天矿山 碳排放核算 碳汇 碳循环机制 
滨海湿地土壤溶解性无机碳淋溶动态及机理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25年第3期361-372,共12页于纪民 王筱彤 王艺霖 李毛毛 郗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171116);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计划(No.2022KJ147)。
土壤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在滨海湿地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淋溶过程与海洋碳汇的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两种湿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溶模拟实...
关键词:溶解性无机碳 淋溶过程 碳循环 滨海湿地 
本期专题简介
《自然杂志》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杨守业 杨承帆 
大陆风化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是维持长时间尺度上地球宜居环境与碳循环平衡的关键,因此一直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前沿。然而,大陆风化调控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经典观点认为:新生...
关键词:新鲜岩石 地球系统科学 气候变化 全球碳循环 宜居环境 构造抬升 长时间尺度 
中国大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野火的时空演变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2期524-536,共13页王学婷 陈祚伶 崔琳琳 王旭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80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XDB0710000)资助。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是新生代最显著的气候变暖事件,与现今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变暖过程相似,已成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的地质相似型.野火活动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扰动因素,影响着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全球...
关键词:PETM 野火 碳循环 南阳盆地 抚顺盆地 
生物天然气碳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
《当代化工》2025年第2期425-432,共8页贺镇 冉龙飞 高丽娟 罗欣欣 李文涛 李秉繁 魏依凡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2023203064);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项目编号:XBY-KJ-2022-01)。
有效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减缓全球变暖的关键途径。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燃料,其占比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生物质天然气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替代品,其形成的生物化、提纯、利用和碳捕集全封闭碳...
关键词:生物天然气 “双碳”目标 碳足迹 碳循环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气候下陆相沉积系统响应与油气效应研究进展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1期44-57,共14页谭先锋 蒋威 王敦繁 刘建平 李雯雯 严雪齐 罗龙 王佳 瞿雪姣 高儇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新世—始新世极热气候时期咸化湖泊物质分异作用及早期成岩行为研究”(42072140);“咸化湖盆烃源岩有机酸盐形成机制与成烃意义”(42403050);“东营凹陷早始新世干旱气候下湖相异重流沉积响应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42202170);“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期海洋风尘铁肥效应及其碳汇机制研究”(42404087);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极热气候环境下湖泊沉积-成岩系统及油气效应”(CSTB2022NSCQ-JQX0031);重庆市教委科技重大项目“极热气候高CO_(2)浓度下湖泊水介质状态及油气富集”(KJZD-M202101502)。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球快速变暖事件,为类比分析当前全球快速变暖提供了很好的地质实例。然而,PETM时期陆相沉积记录研究案例较少,制约了人们关于陆相沉积系统对极热气候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根据最新研究成...
关键词:极热气候 陆相沉积系统 碳循环 油气效应 古新世—始新世 
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25年第5期63-68,共6页王立禹 杨峰山 付海燕 葛志坚 苑明睿 刘春光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粘质沙雷氏菌FLB1原卟啉途径参与氯氟吡啶酯降解的分子机理”(LH2022C074);2022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氯氟吡啶酯在粘质沙雷氏菌作用下降解途径及环境安全评价”(2022-KYYWF-1079)。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在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共同维持着全球的碳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首先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植物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碳循环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碳循环 植物 土壤碳循环 根际效应 
地球长期碳循环中的负反馈作用
《自然杂志》2025年第1期11-22,共12页黄湘通 杨守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0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9913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6054)。
为什么在太阳系的类地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已知宜居且存在生命的天体?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地球的长期碳循环过程及其负反馈机制。本文基于对现代地球碳循环组成、通量与响应时间的认识,阐述负反馈作用在维持气候稳定和碳循环...
关键词:碳循环 负反馈 硅酸盐风化 反风化 有机碳埋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