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

作品数:934被引量:1701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王向朝谭久彬刘旭李艳秋匡翠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云光技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某型热像仪高低温试验后的光轴稳定性控制研究
《云光技术》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管照阳 李学宽 张麟 钱程 张建新 杨智雄 郑余飞 杨锡柱 黄声 刘国平 
热像仪光轴稳定性是衡量红外光学系统探测、跟踪和瞄准精度的重要指标,在热像仪的应用中,光轴稳定性控制在高低温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某光电系统以热像仪光轴作为基准,高低温环境应力引起的热像仪光轴稳定性超差将直接影响整个光电系...
关键词:高低温 光轴稳定性 物镜压条 
天文望远镜物镜型式概述
《云光技术》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许求真 
天体望远镜物镜可分为折射式、反射式和折反射式。 1.折射式(Refractor) 可参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ED望远镜》。
关键词:天文望远镜 物镜 折反射式 天体望远镜 折射式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续)
《云光技术》2008年第1期1-10,共10页郑保康 
(续2007年No.2) ξ5.2.5微光物镜设计在夜间光线微弱的情况下,人眼看不见地面目标,必须借助大相对孔径物镜和使用高灵敏度的象增强器,把微弱的象通过电子光学放大成为可见象。微光物镜与红外物镜同为夜视仪器中的大相对孔径...
关键词:光学系统设计 物镜设计 相对孔径 地面目标 象增强器 高灵敏度 光学放大 夜视仪器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续)
《云光技术》2006年第2期1-17,共17页郑保康 
4.11.3实例 1.例1.设计35mm 10^x电影摄影物镜,其具体的技术要求为:
关键词:设计技巧 光学系统 35mm 摄影物镜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续)
《云光技术》2006年第3期1-12,共12页郑保康 
4.11.4 几个问题的说明 1.物镜的选型 变焦距摄影物镜,究竟采用什么型式为佳?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变倍率不大的,视场和孔径不大的,对象面稳定要求不太严的可以采用光学补偿。光学补偿在变倍过程中象面是有微量位移的,...
关键词:光学系统设计 变焦距物镜 机械补偿法 光学补偿 摄影物镜 机械结构 微量位移 补偿点 
多层光学数据储存系统中物镜的设计
《云光技术》2006年第3期35-41,共7页唐永滋(译) 
研究了一系列用于多层光学数据储存的象差补偿系统。用伯奇型物镜和伽利略望远系统组成了一个结构紧凑、简单并有效的光学系统来进行球面象差补偿。
关键词:多层光盘 非球面物镜 光学数据储存 象差补偿 球面象差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续)
《云光技术》2006年第1期11-22,共12页郑保康 
变焦距物镜的设计与其它的光学系统设计的步骤是相近的,只是具体考虑问题的重点不一样。变焦距物镜设计步骤一般为:确定参数和型式选择;分配焦距及间隔;根据初级象差理论,
关键词:光学系统设计 设计技巧 变焦距物镜 型式选择 设计步骤 象差理论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
《云光技术》2005年第3期1-11,共11页郑保康 
三片型对称物镜,由于系统的对称性,根据象差理论,它的纵向象差(球差、象面弯曲、象散和位置色差)互相迭加,而横向象差(彗差、畸变和放大率色差)互相抵消。因此,设计时只需要考虑校正半部系统的纵向象差。
关键词:光学系统 设计技巧 象差理论 对称性 放大率 色差 物镜 球差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
《云光技术》2005年第2期1-12,共12页郑保康 
在设计照相物镜时,除了对光接受器(人眼、感光底片、变象管阴极面)最灵敏的波段消单色象差以外,还必须考虑多种色光的影响。消象差谱线的选择一般与光接受器的光谱特性、被拍摄对象所在的环境以及照明状况有关。对于空中照相,由于云...
关键词:设计技巧 光学系统 照相物镜 光谱特性 海底摄影 接受器 消象差 波段 变象管 短波 
光学系统设计技巧(续)
《云光技术》2005年第4期1-13,共13页郑保康 
4.10.8 双高斯物镜设计(三)全系统的合成在确定了半部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后,按对称的关系即可构成一个完全对称的系统,以前面所举的半部系统作为例子,完全对称系统的全部结构参数如下:
关键词:光学系统 设计技巧 物镜设计 结构参数 对称系统 全对称 本结构 全系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