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过剩人口

作品数:213被引量:1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徐长玉宁光杰丛松日孙刚张立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经济管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理论月刊》2023年第9期23-37,共15页秦蒙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项目“工资、就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马克思主义工资—就业动态分析框架”(2023YQNQD027)。
与新古典主义工资理论相比,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资的本质以及现实工资运动的规律。马克思成熟的工资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的有机结合。劳动价值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工资理论 劳动力价值 资本积累 相对过剩人口 工资决定模型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视角下中西疫情防控政策比较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1期43-52,共10页李琳 孙道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与世界意义研究”(20&ZD027);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视域下中西方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比较”(CYS22241)。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双方秉持着不同的人口理论,处理同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也不同,这是中西方采取不同的疫情防控措施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人口问题与西方人口问题的本质区别。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剩人口”的产生被...
关键词:马克思 相对过剩人口 马尔萨斯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考察--兼对刘易斯拐点研究范式的反思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21年第11期72-80,共9页杨善奇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住房观与中国住房模式构建研究”(TJLJQN18-001)。
“刘易斯拐点”理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范式。但该理论始终没有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教条束缚,机械地套用中国的数据来验证“刘易斯拐点”现象本身,在研究过程中抽象掉了具体的生产关系,以城乡之间农村剩余...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 资本积累 双重效应 相对过剩人口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视域下经济内循环的思考被引量:1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年第14期1-4,共4页陈凯明 丁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逐渐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相对过剩人口便是其中之一。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范围和影响等。思考面对不断的中美贸易...
关键词:马克思 相对过剩人口 内循环 
人工智能运用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读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年第6期21-22,共2页朱统 
生产力不断发展最为根源的影响即降低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对由此产生的富裕出的那部分时间的运用方式决定了生产关系能否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力维度来看,人工智能的运用最终将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从生产关系维度来...
关键词:人工智能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过剩人口 
基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的中国失业人口思考——读《资本论》有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22期88-90,共3页叶必成 吴志敏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ZJQN027YB);温州市社科青年骨干人才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9WSK392)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既是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产业后备军的有力武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破解暂时性失业人口的密钥。以相对过剩人口在新时代中国化视角之下界定中国失业人口时间、数量、质量三维度特质内涵,阐明当前存在结...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 中国失业人口 群体类型 路径突围 
中国式分权下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提升被引量:1
《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年第1期15-25,共11页张安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防控经济运行风险的政策组合及效应研究”(17BJY001)。
首先通过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阐释了我国当今城市贫困人口的成因与特征,进一步通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中国特色分权体制下经济平稳增长与提升城市贫困人群获得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中央政府要实现从经济高速增...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 多任务委托-代理 城市贫困人群 
智能机器人与未来劳动力就业——基于政治经济学角度被引量:3
《现代管理科学》2020年第1期24-26,共3页李欣燕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从中短期与长期来看,智能机器人对未来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同。中短期来看,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其产品还没有对人力形成广...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 就业 相对过剩人口 政治经济学 
“产业后备军”的生命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8期100-101,共2页王庆丰 苗翠翠 
“产业后备军”一词最早见于《资本论》第1卷:按照是否直接参与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衡量标准,马克思将直接参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工人称为“现役劳动军”,而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外的人称为“产业后备军”,又称为“相对过剩人口”。...
关键词:相对过剩人口 现代资本主义 现役劳动军 产业后备军 衡量标准 管控 治理手段 规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稳就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人口理论被引量:1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年第3期167-167,共1页周思斌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刻而重大的变革,在变革中带来了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带就业问题的双重叠加,本文根据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人口理论,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稳就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最后给出稳就业的具体...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对过剩人口 稳就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