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杆战斗部

作品数:22被引量:4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相关作者:梁争峰程淑杰马晓青陈放高润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科技导报》《计算机仿真》《弹道学报》《计算机与现代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可控姿态离散杆战斗部杀伤效能评估被引量:1
《弹道学报》2021年第1期71-77,共7页鲜勇 周兰伟 李向东 朱荣刚 邹杰 
为了得到可控姿态离散杆战斗部的杀伤效能,以某武装直升机目标为例,分析了直升机的功能、结构、要害部件及其毁伤准则,建立了可控姿态离散杆战斗部的威力表征模型。研究了杆条战斗部对直升机目标杀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交会...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可控姿态 杀伤效能 直升机 易损性 
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初始飞散姿态控制研究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年第2期52-54,63,共4页王鹏 李巍 申明辉 王新泉 郭立力 
文中旨在提出可工程应用的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初始飞散姿态控制模型,通过典型中心起爆离散杆战斗部地面试验现象,给出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微元的速度计算模型,并对杆条两端的速度分解,推导了杆条旋转到与战斗部轴线...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中心起爆 初始速度 初始飞散姿态控制 
新型双层离散杆战斗部杆条飞散的数值研究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年第10期21-24,共4页鲁修国 陈英萍 李玉生 
针对多段离散杆战斗部各段杆环间隙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层离散杆战斗部结构,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爆炸载荷下双层离散杆战斗部杆条飞散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双层离散杆战斗部能够形成两个相互交叉且独立...
关键词:战斗部 双层离散杆 数值模拟 
线列式离散杆战斗部可行性仿真分析被引量:3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年第2期37-40,44,共5页阮喜军 梁争峰 李广嘉 程淑杰 
综合利用杆条毁伤元周向及轴向的飞散规律,提出一种新型离散杆战斗部,该战斗部具有线杀伤密度高、威力半径大等特点,在弹目动态交汇条件下可对目标形成线列式穿孔,实现线切割毁伤。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该战斗部进行初步...
关键词:线列式离散杆战斗部 线切割 数值模拟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离散杆战斗部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毁伤仿真分析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6年第4期25-28,共4页曲宁 王诚成 
现代战争中舰空导弹是舰艇防空反导的重要手段,舰空导弹战斗部毁伤元对反舰导弹的冲击与侵彻是造成毁伤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舰空导弹离散杆战斗部爆炸后毁伤元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研究舰空导弹离散杆战斗部对超音速反...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超音速反舰导弹 有限元仿真 毁伤分析 
离散杆和冲击波对超音速导弹复合毁伤研究被引量:1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5年第3期63-66,70,共5页姜颖资 王伟力 傅磊 黄雪峰 
为研究离散杆和冲击波复合作用下对超音速导弹的毁伤效应,对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和结构毁伤超音速导弹进行了仿真研究,获得了离散杆战斗部冲击起爆超音速导弹战斗部的临界距离以及弹目距离、交汇角对毁伤超音速导弹发动机舱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冲击波 超音速导弹 冲击起爆 结构毁伤 复合毁伤效应 
离散杆战斗部技术研究被引量:3
《战术导弹技术》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魏继锋 魏锦 王树山 
对离散杆战斗部的毁伤技术原理及具体技术实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介绍了离散杆战斗部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及典型结构;然后,就杆条非受控与受控条件下的离散杆战斗部,详细阐述了各自的作用机理、技术措施及实现方法,并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聚焦式 旋转式 毁伤 
几种结构的三段离散杆战斗部数值模拟被引量:3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阮喜军 梁争峰 程淑杰 
针对三段可控离散杆战斗部,探索性提出并分析了错位与顺反等不同排列结构,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动态再现了离散杆从起爆到形成杀伤环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错位排列有助于段与段杆条间隙的互相补充,使得杆条...
关键词:三段可控离散杆 杀伤环 错位排列 反式排列 
离散杆战斗部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第10期52-55,59,共5页阮喜军 梁争峰 程淑杰 
首先简单介绍了离散杆战斗部的发展现状,然后重点针对可控离散杆战斗部,从杆条完整性控制、杆条姿态控制、飞行规律、毁伤效应等四方面的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综述;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战斗部结构参数设计、指标优化设计、引战配合提供参考,对...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杆条完整性 姿态控制 飞行规律 毁伤效应 
离散杆战斗部现状与发展被引量:8
《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第8期43-45,共3页庞军 袁宝慧 
概述了杆式战斗部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可控离散杆战斗部在杆条初始姿态控制、飞散姿态、毁伤试验及数值仿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如何提高离散杆战斗部的离散杆速度、引战配合效率以及增加杆条密度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离散杆战斗部 姿态控制 飞散姿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