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诗

作品数:51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大为鲍昌宝池洪涛谭桂林张同道更多>>
相关机构:国立台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江西社会科学》《写作(中)》《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独特的城市之歌——论陈敬容的都市诗
《今古文创》2024年第28期34-36,83,共4页颜心雨 
中国现代都市诗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逐渐走向了衰落,但九叶派诗人却用为数不多的创作为都市诗的暂时落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之中,陈敬容即是九叶诗人中写作都市诗较多也较为突出的一位。陈敬容辗转各地,亲身体验过中国的原始乡村...
关键词:陈敬容 都市诗 意象 
都市的界定与都市诗的入魂
《东吴学术》2020年第6期77-82,共6页陈大为 
这篇论文首先透过文化地理学、都市学、建筑学的角度讨论了都市(诗)与城市(诗)在界定上的差异;其次,借助场所精神的概念,讨论了文学作品对一座都市在空间和感觉结构上的创造,由此产生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有极少部分的作家以“入魂”...
关键词:都市 城市 都市诗 界定 入魂 
都市体验的嬗变与中国都市诗的近代转型
《河北学刊》2020年第3期114-122,共9页葛永海 沈灵超 
2016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1368-1949年江南商业世家的发展路径、文化机制及其历史经验研究”(2016GH003)。
中国都市诗发展至近代,不仅在题材内容上变得复杂多样、新旧交织,且在时间分布上也前后交错、时断时续。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都市诗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转型,1920年郭沫若创作的《笔立山头展望》,堪称这一转型完成的标志。以都市诗的城...
关键词:都市体验 中国都市诗 近代转型 
符号幽灵与迷宫剧场:陈东东诗中的都市幻境被引量:2
《江汉学术》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杨小滨 
通过陈东东诗歌写作中涉及的都市元素,从拉康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符号域欲望与真实域绝爽的论述出发,可探讨当代诗如何切入都市生活锃亮诱人的快感内核。这种剩余快感(绝爽)的语言又纳入了戏剧化的样式,展示出东西方不同文化碰撞下当代中...
关键词:陈东东 都市诗 拉康 驱力 现代性 
现代式追问与后现代戏谑的张力——林耀德都市诗浅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19-122,共4页刘桂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FZX031)
林耀德的都市诗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之间来回切换,既有对现代主义的追问与批判,又有关于后现代社会的隐喻与戏谑。林耀德以自己的书写方式意欲建构一个所谓的"都市文学神话",并最终将都市文学推向文学话语场,形成新的话语方式。
关键词:都市文学 林耀德 现代性 后现代 
都市诗写作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10期157-162,共6页陈爱中 
都市新诗是汉语新诗中的重要写作流脉,是汉语文学从农耕的抒情形态向现代叙事形态转变的重要成果。哈尔滨新诗的"在地"写作以其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开放的国际化写作姿态以及"诗是经验"的综合性创造,成为当代汉语新诗都市写作的重镇。
关键词:汉语新诗 哈尔滨新诗 都市诗 知性写作 
自然与都市的消长——以罗门诗歌意象为例
《中国美学研究》2016年第2期251-268,共18页许闵淳 
罗门有'都市诗人'的称号,他在都市诗系列有相当丰厚的作品,然而笔者在阅读罗门的都市诗作时,却经常发现里头闪烁着对自然的向往,这让人联想到罗门在论文集中自己推演出的重要思想:'第三自然'。因此笔者欲以了解'第三自然'思想为主轴,并...
关键词:罗门 都市诗 第三自然 
台湾都市诗的阶段性发展与蜕变(1930-2015)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6年第6期60-89,共30页陈大为 
本文旨在探讨1930年以来台湾都市诗的阶段性发展和蜕变,并根据各时期重要诗人的都市诗写作策略,或美学特征,区分为五个时期:(一)萌芽期;(二)第一纪元:天空之城;(三)第二纪元:罪恶的钢铁文明;(四)第三纪元:末日的科幻城邦;(五)第四纪元:...
关键词:台湾地区 都市诗 工业文明 末日 网络世代 
论艾青晚期诗歌中的异域都市想象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53-160,共8页左怀建 
艾青终其一生是一个具有鲜明现代主义倾向的左翼诗人。其晚年诗歌的异域都市书写审慎地分析和批判了西方现代性特别是后现代性的弊端,但并没有否定西方现代性,而是从其边缘、从青年中、从民间寻找另一种西方现代都市;其对现实巴黎的清...
关键词:艾青 异域都市诗 多元 审美观照 
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都市诗的艺术特征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3期28-28,共1页池洪涛 
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诗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成熟期,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更趋前卫,词句喻指间离性大大增强,语意留白也被有意识地扩大,更加注重视觉效果的强调。
关键词:30年代 都市诗 艺术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