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

作品数:7329被引量:8808H指数: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乃昂蓝勇朱圣钟朱士光郑景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时期中国的农业与土地生态嬗变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李军 张晏齐 
土地资源安全事关粮食安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进而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时期,伴随人口快速增加而来的农业开发在解决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引发山区、牧区等生态脆弱地带屡屡发生破坏性开垦,产生严重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
关键词:土地退化 耕地质量 保护性耕作 
水利的限度:基于历史时期大别山区灌溉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的考察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7年第3期92-101,45,共11页沈志富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_0016)
本文从伊懋可等人提出的有关"水利系统与自然环境并不总是和谐共生的关系"等论点出发,以历史时期大别山区灌溉水利开发进程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为考察对象,申述水利系统过度开发可能引发的负面环境效应问题。可以发现,在南方山地...
关键词:大别山 灌溉水利 环境变迁 
历史时期油料作物的传播与嬗替被引量:17
《中国农史》2016年第2期3-14,共12页韩茂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11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82)
中国油料作物传播与嬗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西汉中期芝麻传入,在南北方均成为主流油料作物;第二阶段自元代越冬型油菜传入,逐渐在南方取代了芝麻的地位,形成北方芝麻、南方油菜的分布形势;第三个阶段自19世纪、20世纪初西方榨油机...
关键词:历史时期 油料作物 传播 嬗替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以稻麦两熟复种为例被引量:5
《中国农史》2012年第2期17-27,共11页严火其 陈超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200903003)
中国稻麦复种大约产生于东汉,而在唐宋发展成为有一定普遍性的种植制度。在中国稻麦复种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矛盾,其一是明末清初,其二是十九世纪。联系气候变化考察中国历史上的稻麦复种,发现明末清初和十九世纪突出...
关键词:气候变化 稻麦复种 耕作制度 
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被引量:8
《中国农史》2008年第4期55-65,共11页朱圣钟 
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问题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南北朝至清代中期、清代中期以后三个阶段对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生产门类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变...
关键词:凉山彝族地区 农业经济 农业结构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被引量:8
《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12-21,共10页朱圣钟 
目前对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与传播历史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传播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主要农作物种植趋势是地域范围逐渐扩大,但过程相对缓慢;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大...
关键词: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农作物 种植 传播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被引量:7
《中国农史》2004年第3期124-128,F003,共6页封玲 
绿洲农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历史时期我国绿洲农业开发的基本进程 ,分析了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强盛是绿洲开发的先决条件 ,战乱、不合理的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和过渡放牧是...
关键词:历史时期 中国绿洲农业 农业开发 生态环境 
历史时期淮北地区涝灾原因探析被引量:8
《中国农史》2004年第3期30-36,共7页吴海涛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基金 (ZX2 0 0 4ZD0 4)
历史时期淮北地区频生涝灾 ,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方面 :淮河中下游河床比降小、北岸支流流域面积大和支流曲系不发达等地理因素 ;特殊气候原因而形成雨期集中 ;黄河长期泛淮、湖泊、河流、植被变化和...
关键词:淮北地区 涝灾 原因分析 淮河 气候 黄河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及其发展探索被引量:13
《中国农史》2003年第3期21-25,共5页杨载田 王鹏 
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课题 (批准号 0 0C2 66)
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 ,但发展于唐宋 ,兴盛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民国初期。这不仅有赖于湖南具有发展优质名茶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 ,而且与湖南茶农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 ,适时调整茶类结构和区域布局 ...
关键词:湘茶生产 发展史 种质资源 茶类结构调整 名茶制作 生产布局 区域化种植 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 
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与变迁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马强 
人类经济开发活动是一柄双刃剑 ,既可以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 ,改善生存环境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但同时也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乃至浩劫。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变迁 ,与历代伐木修栈、田开发和山地垦殖密切相关。
关键词:蜀道地带 森林分布 变迁 农业开发 山地垦殖 伐木修栈 秦巴山区 历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