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作品数:24被引量:16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万景林袁万明袁道阳李大明张培震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学报》《矿床地质》《地质通报》《地球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天山晚石炭世-早白垩世多期抬升: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Pb定年的证据被引量:2
《岩石学报》2023年第3期785-802,共18页宫相宽 蔡宏明 尼加提·阿布都逊 张世平 郭瑞清 刘桂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D01C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2010);新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8740005)联合资助。
本文利用LA-ICP-MS磷灰石裂变径迹(FT)和U-Pb双定年技术,结合锆石原位U-Pb测年结果,对出露于东天山南部雅满苏-彩霞山地区的侵入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样品形成于357-309Ma和-252Ma,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304-118Ma。根据裂...
关键词:磷灰石U-Pb定年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东天山 多期抬升 
冈底斯构造带西段帮布勒铅锌铜矿床的剥露和保存:来自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
《地质通报》2023年第2期260-273,共14页张培烈 王根厚 王海勇 冯翼鹏 闫鹏刚 陈正圆 
西藏地勘局局管专项科研资金《冈底斯西段帮布勒矿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项目》。
帮布勒铅锌铜矿床是近年在冈底斯构造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采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帮布勒矿区的冷却和剥露历史,评估矿床保存情况,完善冈底斯构造带西段隆升剥露记录。结果显示,石英斑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2~32±3...
关键词:冈底斯西段 帮布勒矿区 裂变径迹 热演化历史 矿床保存 
西秦岭南缘阳山金矿带磷灰石LA-ICP-MS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
《地质学报》2022年第11期3849-3866,共18页杨忠虎 熊韬 勾宗洋 李虎 王亮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项目(编号ZD20220310和DD20191028)资助的成果。
位于西秦岭文县弧形构造带的阳山金矿,是勉略缝合带内已探明金资源最大的独立金矿,且金矿形成后经历多期次构造活动,因此阳山金矿是研究矿床热演化、变化与保存的理想选区,其研究成果可用来约束金成矿时限,同时定量的隆升剥蚀数据可为...
关键词:西秦岭 阳山金矿带 磷灰石 LA-ICP-MS 热年代学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珠江口盆地渐新统珠海组物源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古地理学报》2022年第1期129-138,共10页张青林 张向涛 许长海 郑金云 贾兆扬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16ZX05026-003);中海油“十三五”科技重大项目(编号:CNOOC-KJ135ZDXM37SZ01SHENHAI)联合资助。
渐新统珠海组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发育层位之一,但其物源区位置、沉积物搬运路径等关键问题仍存在争议。为此,选取珠江口盆地不同构造单元3口关键井珠海组上段砂岩样品开展锆石裂变径迹(ZFT)、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年代...
关键词:裂变径迹 物源分析 珠海组 渐新世晚期 珠江口盆地 
东昆仑中生代隆升剥露历史被引量:6
《岩石学报》2021年第12期3781-3796,共16页杨莉 袁万明 朱传宝 洪树炯 李世昱 冯子睿 张爱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20622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04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3063);2021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YB2021YC021)联合资助.
位于中央造山带西段的东昆仑造山带因多期次造山和复杂演化历史而备受关注,约束其中生代隆升剥露历史,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在东昆仑地区的扩展及影响颇具意义。东昆仑造山带内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缺失严重,体现中生代以来强...
关键词:构造演化 隆升剥蚀 热演化史 隆升冷却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东昆仑 
东北那丹哈达岭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来自(U-Th)/He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21年第12期3660-3675,共16页杨雪叶 尹继元 肖文交 陈文 陈岳龙 孙敬博 张斌 王雅美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0601301);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01和DD20190004);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编号J19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3060和41830216);IGCP 662联合资助的成果。
中国东北的那丹哈达岭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它的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是认识陆内造山活动的关键,但该地区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其中—新生代的热演化史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锆石和磷灰石(U-Th)/He等多种低温热...
关键词:中国东北 那丹哈达岭 低温热年代学 古太平洋俯冲 冷却剥露历史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自动测试技术研究进展及实例分析被引量:2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王修喜 陈述 何鹏举 宋艾 王强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lzujbky-2015-146)
近几年显微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裂变径迹的自动统计成为可能,并产生了新一代测量仪器.主要基于兰州大学新置的裂变径迹高级自动测试系统的建设和运转情况,对其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使用方法和技术规范...
关键词:热年代学 裂变径迹 自动测试系统 研究进展 
蓬莱9-1潜山花岗岩油藏成藏时间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约束被引量: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刘伟 王国芝 范蕾 徐亚飞 唐晓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3060)
油气藏成藏时间的确定一直是石油地质研究领域的难点。该文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龄及温度-时间热史模拟技术探索了如何精确限定油气藏的成藏时间。从渤海蓬莱9-1潜山花岗岩储层裂缝带和基岩带分别获取2件磷灰石样品,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
关键词:蓬莱9-1 潜山花岗岩 油藏 成藏期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吉林桦甸市夹皮沟本区金矿剥露历史和矿床保存变化——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7
《地质论评》2015年第1期109-120,共12页冯云磊 袁万明 郝娜娜 段宏伟 陈小宁 曹建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172088;40872141);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编号基2011-03-04-06);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青地调勘2013-103)的成果
有关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金矿区剥露历史的研究,至今尚不多见,然而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矿区剥露历史对于区内矿体保存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裂变径迹是研究区域隆升剥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提供剥蚀速率...
关键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剥蚀厚度 地质热历史 矿体保存 
概述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原理及制约因素被引量:1
《甘肃科技》2014年第23期57-59,共3页杜丁丁 潘星 高军平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是一种铀裂变辐射损伤效应的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在分析裂变径迹定年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裂变径迹方法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今后...
关键词:裂变径迹原理及方法 应用 制约因素 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