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确诊

作品数:65被引量:3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尔然葛继文于娜解影影康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华传染病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临床确诊慢性Q热并发多系统功能损害一例被引量:4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年第2期114-115,共2页曾替伦 张格庆 吕铮 崔久嵬 
慢性Q热是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的一种Q热类型,限于临床工作中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测手段不够完善,目前在我国仍属少见病,多为回顾性诊断,临床漏诊、误诊率极高,因此,早期诊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1例慢性Q热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
关键词:临床症状 多系统功能损害 Q热 慢性 确诊 并发 临床工作 早期诊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39例脑电图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7年第4期239-239,201,共2页朱安善 詹鸿鹏 任少华 邹凯华 
本科在1982~198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季节,对临床确诊为乙脑患者进行了脑电图的连续观察,现就脑电图改变和乙脑的临床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脑电图改变 乙脑患者 临床确诊 临床关系 季节 本科 
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6年第3期139-141,共3页罗端德 王心禾 蔡淑清 刘世威 韦克奇 夏金生 
为探索病原学治疗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效果,我们从1983年起选用病毒唑(Ribavirin)治疗,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1983年12月~1985年3月收住医院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按'1981年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经临床确...
关键词:病毒唑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 疗效观察 HEMORRHAGIC fever immune complexes 患者入院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 病例选择 治疗组 分配表 发热期 对照组 病原学 医院 发病 
流行性脑膜炎的细菌学与免疫学的诊断被引量:1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年第3期160-163,共4页丁载道 蒋小平 杨俊文 张美丽 
流行性脑膜炎(流脑)的病原检出,菌群鉴定、药敏监测与免疫学的测定,对预防与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儿科自1976年7月至1984年6月所收治的临床确诊为流脑的病例,细菌寻找与脑脊液(CSF)与血液中流脑A群多糖抗原与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
关键词:流行性脑膜炎 细菌学 免疫学 流脑 药敏监测 临床确诊 菌群鉴定 多糖抗原 脑脊液 诊治 预防 血液 抗体 检测 儿科 测定 病原 病例 
肥达氏反应诊断伤寒的评价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4年第4期283-284,共2页于昌发 
肥达氏反应,是诊断伤寒的一种血清凝集试验方法.一般认为对临床确诊伤寒、副伤寒是较为可靠而又简便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肥达氏反应 诊断 副伤寒 评价 TYPHOID FEVER 血清凝集 试验方法 临床确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