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治验

作品数:251被引量:1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朱炳林曾倩杨红梅冯佳佳蓝婧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成都市卫生局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民间疗法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桂枝汤系列方临证治验
《中国民间疗法》2016年第2期48-49,共2页张连艳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称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系列方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系列方治疗多种内科顽症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关键词:桂枝汤 临证治验 临床应用 疗效满意 《伤寒论》 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 
刘华为教授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被引量:5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第8期10-11,共2页李佩芳 武润梅 刘竺华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炒白术组成。李东垣认为脾胃是人体元气之本,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在脾胃的气机升降方面,又特别强调脾胃的生长和生发。本方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是...
关键词:刘华为 补中益气汤 临证治验 
经方临证治验四则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第5期45-46,共2页张连艳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药物治疗体系,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其经方的魅力在于临床疗效。多年来,笔者应用经方,获效奇佳,现举例如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盆腔炎 患者某,女,52岁,2006年4月19日初诊。患者6年前因腹胀、腹痛,...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治验 临床疗效 脾虚气滞 百合病 心血管神经症 伤寒论 面色萎黄 腹胀满 气阴两伤 
小建中汤临证治验一则
《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第3期44-44,共1页刘华伟 
患者某,男,80岁,于2013年10月因心慌、乏力、腿抽筋就诊。患者中等身材,体态偏瘦,面部黄白,虽心慌、乏力,但精神尚可;腿部抽筋较为严重,几乎每天都有发作;不思饮食。睡眠尚可,大便干燥,四五日一次,小便偏黄,舌质淡有裂纹...
关键词:临证治验 小建中汤 不思饮食 大便干燥 腿抽筋 患者 心慌 乏力 
通便汤临证治验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第1期40-40,共1页朱元秋 
通便汤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王应麟教授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之经验方。通便汤由钩藤10g,茯苓10g,化橘红6g,伏龙肝10g,炙甘草3g组成。临床运用时可随症加减:如实热便秘加青黛、瓜蒌;气积壅滞加丁香、藿香;脾胃虚弱加建...
关键词:通便汤 临证治验 习惯性便秘 北京中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运用 随症加减 脾胃虚弱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治验举隅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5期28-28,共1页弋国红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伤寒论》,由麻黄、炮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功可温阳解表,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之方。在临床应用中笔者取其温通内外之功,用于治疗鼻窦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增生等病,亦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证治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伤寒论》 药物组成 临床应用 乳腺增生 炮附子 
湿阻大肠临证治验举隅
《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6期40-41,共2页陈宗勇 
便秘致病之由,因热、因冷、因虚、因湿、因气、因积等均可致之,故前人分为热秘、实秘、虚秘、冷秘、气秘、肠湿、燥秘等。余在临床发现一些便秘患者其病在肠,但与脾胃及肾有密切关系。因脾胃主食物的受纳及运化,肾又主开合。其发病...
关键词:临证治验 大肠 湿阻 便秘患者 临床发现 发病原因 气机郁滞 劳倦内伤 
当归饮子临证治验举隅被引量:1
《中国民间疗法》2008年第11期29-29,共1页范瑞娟 
关键词:当归饮子 临证治验 《医宗金鉴》 养血润燥 何首乌 白蒺藜 生黄芪 皮肤病 
临证治验琐谈
《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第7期6-7,共2页陈启华 
关键词:临证治验 小儿夜啼 加味治疗 大定风珠 临床表现 虚风内动 祛风剂 
小柴胡汤临证治验举隅
《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第10期54-55,共2页杨烈文 
关键词:小柴胡汤 临证治验 举隅 治疗 人参 黄芩 半夏 少阳 和胃降逆 解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