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氮共渗

作品数:23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相关作者:岳文莫之民张红田斌刘沅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物理测试》《热处理》《模具工业》《热加工工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硫氮共渗齿轮的干摩擦特性试验研究
《机床与液压》2022年第22期54-57,83,共5页谢茂青 罗怡沁 赵早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5249)。
为进一步提高碳钢制齿轮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硫氮共渗处理技术对常用45钢齿轮进行处理,研究它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室温下,不使用任何液体润滑剂进行齿轮的磨损试验,并对相同参数的45碳钢齿轮进行氮化、渗碳淬火、高频淬火和...
关键词:齿轮 干摩擦 硫氮共渗 固体润滑 磨损性能 
表面预处理和润滑条件对硫氮共渗35CrMo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表面技术》2017年第1期125-132,共8页田斌 侯媛媛 岳文 
目的提高35CrMo钻杆接头和对磨套管的耐磨性能。方法采用超声表面加工处理和硫氮共渗处理技术对钻杆接头常用的35CrMo钢进行处理,研究了超声表面预处理和润滑条件对其耐磨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
关键词:钻杆接头 35CRMO钢 硫氮共渗 超声表面加工 磨损性能 润滑条件 
超声表面加工和硫氮共渗复合处理对35CrMo钢表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中国表面工程》2016年第1期103-110,共8页田斌 岳文 
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QNJJ2015-17)
为了同时减少钻杆接头和对磨套管的磨损,采用超声表面加工技术和硫氮共渗技术对钻杆接头材料35CrMo钢进行复合处理。利用光学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研究了试样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成分...
关键词:超声表面加工 硫氮共渗 35CRMO钢 钻杆接头 磨损性能 
钻杆接头材料35CrMo钢硫氮共渗层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4
《润滑与密封》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车延岗 袁静静 臧晓蓓 刘沅东 
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资助项目
为了提高钻杆接头的使用寿命,利用离子渗氮和硫氮共渗技术在钻杆接头材料35CrMo钢表面制备了氮化层和硫氮共渗层。在油润滑条件下采用自制的球-盘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表面渗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了XRD研究了表面层的相结构,采用了带EDS的...
关键词:渗氮 硫氮共渗 摩擦学性能 35CRMO钢 
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缸套表面抗擦伤处理技术
《内燃机配件》2007年第1期3-4,共2页刘宏亮 郭现超 
本文论述了缸套擦伤机理及为提高抗擦伤能力所进行的工艺试验,从而阐述了提高缸套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思路。
关键词:擦伤 拉缸 硫氮共渗 硫化物膜 复合层 减磨 
用3Cr3Mo3W2V钢制作钢管热冲孔凸模的试验被引量:3
《模具工业》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何鹤林 董勇 
用3Cr3Mo3W2V钢代替3Cr2W8V钢制作钢管热冲孔凸模,凸模采用双重淬火和表面硫氮共渗处理工艺,冲孔时将凸模冷却方式由强制水冷却改用PF冷却介质冷却,可使凸模寿命提高2~3倍。
关键词:3Cr3Mo3W2V钢 凸模 双重淬火 硫氮共渗 
提高凿岩机钎尾寿命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贵钢科技》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陈琳 
本文阐述了目前铬镍钢钎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失效原因,从选材和热处理工艺优化两方面着手寻找提高尾寿命的途径。在热处理工艺上首先控制渗层质量,再从后续热处理中对不同温度等温淬火工艺、淬回火工艺进行对比,结合试验台疲劳试验和...
关键词:冲击疲劳强度 弯曲疲劳强度 等温淬火 硫氮共渗 钎尾 凿岩机 钎具 
高频硫氮共渗层的剥层X射线衍射分析
《物理测试》1999年第2期24-25,共2页亓永新 李木森 徐英 王培福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高频硫氮共渗层的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渗层表层部位主要由FeS、Fe_3O_4及ζ-Fe_2N等相组成,中间白亮层为ζFe_2N+ε-Fe_3N,扩散层由α-Fe+ε-Fe_(2-3)N等组成。
关键词:硫氮共渗 相结构 X射线衍射分析 渗层 
感应加热硫氮共渗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金属热处理学报》1998年第3期56-59,共4页齐宝森 杨勇 彭其凤 莫之民 
山东省教委资助研究项目
在润滑油中添加硫(或磷)的化合物,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防止摩擦面在工作中咬死或卡伤。机理在于使零件摩擦表面形成一层硫化亚铁薄膜,消除了因接触点焊接产生破坏的危险[1],并能改善零件在磨合期间的抗擦伤性能。硫氮共渗法以...
关键词:感应加热 硫氮共渗 渗氮 
感应加热硫氮共渗
《金属热处理》1998年第8期22-23,共2页齐宝森 杨勇 曹丽敏 彭其凤 莫之民 
利用高频热源开发硫氮共渗新技术,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使零件获得耐磨、耐蚀、耐热疲劳等综合性能。
关键词:硫氮共渗 耐磨性 耐蚀性 耐热疲劳性 感应加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