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

作品数:767被引量:108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建萍綦亮朱振武潘德利蔡圣勤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以《耻》为例,论述库切的流散作家身份对小说叙述视角的影响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8期141-141,共1页温恋军 
南非当代作家创作的《耻》反映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新南非的现实描写,同时也讲述了后殖民时代的人类种族关系的寓言故事。然而大多数评论都忽略了库切的流散文化背景对小说叙述视角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库切的流散文化背景方向解读,...
关键词: 流散作家 叙事特点 聚焦 叙述距离 
摇曳的风筝线——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追寻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8Z期114-115,共2页徐丹丹 
《追风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纠缠的情节就像风中乱舞的风筝线映射出阿富汗真实的生活。阿富汗人的命运就如同风筝一样,随风飘摇,任其摆布,随时面临毁灭。风筝似乎是一种多维度的象征。小说起于风筝亦终于风筝,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追...
关键词:风筝 追寻 成长 救赎 流散 
熊式一的世界性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X期36-37,39,共3页陈蓉蓉 
熊式一早年因为教育部的没有留洋背景而不能被聘为国立大学英文教授这一规定而愤然出英留学,从此开启他的流散人生之旅。在海外,他结交国际友人,用双语进行创作和翻译的文学作品获得巨大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性的Shih-I Hsiung。
关键词:熊式一 流散人生 世界性 
威利流散历程中杂糅身份的建构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9Z期113-113,共1页牛双颖 
奈保尔的最后两部半自传体小说《半生》和《魔种》借助主人公威利漂泊的一生来探寻其身份追寻的过程。小说中,主人公威利企图丢掉原来的身份而建立一种全新的身份,以及后来在具有了多重身份的背景下试图找回原有的身份的尝试都是失败的...
关键词:流散 身份追寻 杂糅 
生活在别处——《校长的赌注》的离散主题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4X期110-111,共2页刘颖 
加拿大华裔作家林浩聪在其小说《校长的赌注》中讲述了一个离开故土的华裔商人陈培绍,在战乱的越南经历生死离别的故事.本文试图采用离散理论观点,从地理空间、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三方面解读作品主人公陈的离散经历,透视多重社会文化对...
关键词:华裔 离散理论 流散主题 
流散的颜色——《喜福会》、《土生子》、《芒果街上的小屋》之比较研究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5X期47-47,49,共2页达西衣伍惹 
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移民日益增多。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包含了复杂的族群和多元杂糅的文化。虽然殖民时代看似结束,然而种族歧视从未真正消除。在这个文化多样的国家中,文化冲突不断发生。在美国生存的华裔、非裔和西裔作家们各自拥...
关键词:流散 《喜福会》 《土生子》 《芒果街上的小屋》 
《坏女孩》:全球流散,双“圆”难团圆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6X期26-26,28,共2页王刚 
本文在国内外第一次从全球化和圆形流散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了略萨的代表作《坏女孩》,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它们的相互融入和契合,从而揭示出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其在当下所产生的全球性意义。
关键词:略萨 流散 圆形流散 全球性 
苦涩的身份探寻之旅——浅谈马拉默德《湖畔女郎》之身份认同问题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4X期22-23,共2页张一静 王一先 
作为流散族群的犹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其他民族的压迫排挤,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但是,在与异族文化的碰撞、交锋中,犹太民族不可避免的被同化,呈现出民族特性淡化、身份淡漠的态势。本文试图通过对马拉...
关键词:流散 马拉默德 身份淡漠 精神突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