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内裂谷

作品数:31被引量:64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唐菊兴董树义钟康惠焦鑫李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天然气地球科学》《四川地质学报》《吉林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陆内裂谷湖相火山-热液沉积型白云岩研究进展
《古地理学报》2024年第5期1037-1057,共21页魏世林 焦鑫 柳益群 李红 周鼎武 吕亦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180212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S2024-JC-YB-1766)联合资助。
以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为代表的页岩油、页岩气资源近年来成为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该岩性在中国陆相湖盆中主要为来源复杂的细粒沉积岩,其中发育有一类特殊的纹层状泥晶白云岩。该类白云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微观特征...
关键词:白云岩成因 湖相泥晶白云岩 热液沉积 黑色页岩 裂谷盆地 
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结构及深层油气意义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年第7期1203-1217,共15页柴顺琪 李传新 卞从胜 高天 孙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19B6003-01)资助。
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影响,南华纪,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广泛发育裂谷盆地,深部裂谷的存在对盆地晚期构造演化及深层油气分布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由于盆内少有钻井揭示南华系特征,因此对四川盆地...
关键词:川中地区 南华纪裂谷 陆内裂谷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 
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基性岩墙成因及古地理的重建意义被引量:2
《地质学报》2023年第4期1295-1314,共20页连光辉 任云伟 施建荣 徐仲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2203、4187219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035)联合资助的成果。
为揭示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基性岩墙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的意义,本研究借助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手段,对凉城桃花沟岩墙开展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新元古代早期 基性岩墙 华北克拉通 陆内裂谷 罗迪尼亚超大陆 古地理重建 
扬子北缘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质岩: 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证据被引量:11
《地质学报》2019年第3期565-584,共20页黄明达 崔晓庄 程爱国 任光明 何虎庄 陈风霖 张恒利 张建强 任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2120;4150211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60017;DD20160187;DD20179386)联合资助的成果
为约束扬子陆块晚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以华山观岩体的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地球化学、年代学、全岩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860±12 Ma(MSWD=0.69...
关键词:扬子陆块 铝质A型花岗岩 造山后伸展 陆内裂谷:Columbia超大陆 
米易地区苏雄组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
《四川地质学报》2019年第1期3-6,共4页骆志红 罗林洪 邓红 贾志泉 谢长江 
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攀枝花地区1:5万新坪-麻陇五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1220395)资助
扬子地台西缘康滇裂谷盆地内南北向断续分布的苏雄组是新元古代伸展作用下的岩浆活动产物,不整合伏于青白口纪地层体之上而伏于南华系上统列古六组之下。通过对米易白坡山一带苏雄组的调查,其火山岩具有钙碱性-碱性、过铝质特征,属钾钠...
关键词:苏雄组 岩石地球化学 陆内裂谷 米易 
大杨树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20-28,共9页刘阳 陆胜 赵焕利 
为探究大杨树盆地的演化过程,基于阿荣旗地区实测资料,分析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一套由玄武-玄武安山岩和英安-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二者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形成时代基本一...
关键词:火山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陆内裂谷 
扬子陆块古-中元古代地质演化与Columbia超大陆重建被引量:25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年第1期30-52,I0003,共24页王伟 卢桂梅 黄思访 薛尔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41572170)
扬子陆块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沉积-成矿等地质事件,这些事件是理解该陆块陆壳演化和成矿效应内在联系及动力学的关键,也是探讨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古地理重建的前提。本文以古-中元古代地质单元出露较为...
关键词:古-中元古代 扬子陆块 沉积-岩浆-成矿事件 陆内裂谷 Columiba超大陆 
构造对东非裂谷系统陆内艾伯丁地堑中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石油地质科技动态》2018年第6期107-126,共20页Dozith Abeinomugisha 秦佃蕊(翻译) 江文全(审校) 
艾伯丁地堑(Albertine Graben )是在非洲克拉通前寒武纪造山带上发育的一个第三纪陆内裂谷,它是东非裂谷系统(EARS )西支的最北端。东非裂谷系统的西支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南部的Rukwa裂谷、中部的坦0葛尼喀(Tanganyika)裂谷和北部...
关键词:陆内裂谷 油气聚集 构造幕 地堑 控制作用 系统 东非 沉积中心 
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被引量:11
《地学前缘》2018年第3期295-308,共14页毕君辉 邢德和 葛文春 杨浩 董玉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4085601)
辽东半岛辽河群出露于胶-辽-吉活动带北段,发育大量的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镁铁质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在河栏地区北辽河群中新识别出一套变酸性火山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
关键词:古元古代 变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胶-辽-吉带 
对《辽东地区北辽河群变酸性火山岩形成的时代及构造背景:古元古代陆内裂谷,还是活动大陆边缘?》一文的审稿意见
《地学前缘》2018年第3期309-309,共1页
审稿意见1:胶-辽-吉活动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存在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是一个古元古代陆-弧-陆碰撞带,或更复杂的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本文作者对辽东半岛河栏地区北辽河群...
关键词:酸性火山岩 古元古代 陆内裂谷 构造背景 活动大陆边缘 辽河群 辽东地区 大地构造属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