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蟾蜍

作品数:9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爱民李树深费梁叶昌媛朱晓荣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遗传》《植物保护》《新疆林业》《动物学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中国西部地区绿蟾蜍的分类研究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1999年第4期294-300,共7页费梁 叶昌媛 黄永昭 陈晓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3 973 0 0 80 );成都地奥科学基金!(DASF)
对中国西部(新疆和西藏)原定名为绿蟾蜍Bufoviridis的27个居群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同时与产于邻近地区的Bufodanatensis(土库曼)、Blatastii和Bstomaticus(克什米尔)的3种蟾蜍标本或原始描述作了对比。我们赞同Borkin等(1988)的研究结...
关键词:两栖纲 无尾目 分类 绿蟾蜍 扎达蟾蜍 亚种 
绿蟾蜍与大沙鼠同穴
《野生动物》1998年第3期13-14,共2页胡德夫 贾泽信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地表温度达40~70℃,相对湿度只有10%~30%的干旱地区,但沙漠上却发现需要水湿环境生活的绿蟾蜍.经观察,绿蟾蜍进入和生活在沙漠主要是依赖于大沙鼠的洞穴潮湿,并捕食洞中的各种蝇虫.
关键词:绿蟾蜍 大沙鼠 洞穴 
自治区主要有益动物名录
《新疆林业》1995年第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动物名 自治区 中国林蛙 红翅旋壁雀 小白腰雨燕 白尾地鸦 绿蟾蜍 文须雀 家八哥 莺亚科 
绿蟾蜍繁殖期间输卵管变化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动物学杂志》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王爱民 刘湘龙 
本文研究了绿蟾蜍繁殖期间输卵营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产卵前,输卵管壁最厚,固有层中的单管状腺充满胶质;产卵时,粘膜层形成细长的皱襞,固有层中的腺体分泌胶质,形成包裹卵子的卵胶膜;产卵后,输卵管壁变薄,腺体细胞缩小,但腺...
关键词:绿蟾蜍 繁殖 排卵 输卵管 组织学 
绿蟾蜍的繁殖与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植物保护》1993年第2期7-9,共3页李江霖 
绿蟾蜍Bufo viridis(Laurenti)是新疆农田、草地、林园等处最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以成、幼蜍休眠越冬。翌春清明前后出蛰,在静水坑塘和河湾等处觅偶繁殖。喜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生活。能在农田中捕食多种害虫,有良好的灭虫除害保护庄稼...
关键词:绿蟾蜍 繁殖 食性 蟾蜍 
哀牢蟾蜍和新疆绿蟾蜍的核型、C-带和Ag-NORs被引量:5
《遗传》1992年第5期11-13,共3页李树深 
本文报道了云南的哀牢蟾蜍和新疆绿蟾蜍的核型、C-带和Ag-NORs。新疆绿蟾蜍2n=44(36M+8SM),NF=88,除Nos.7,8,13,14四对是SM外,其余诸对均为M,一对随体和Ag-NORs位于12q ter,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随体位置也显示C-带,并有少...
关键词:核型 C带 AgNOR染色 蟾蜍属 无尾目 
绿蟾蜍(Bufo viridis Laurenti)的早期胚胎发育和分期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4期64-70,共7页王爱民 朱晓荣 
本文报道了新疆常见的无尾两栖类——绿蟾蜍(Bufo viridis Laurenti)的胚胎发育和分期。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变化特征,绿蟾蜍的早期胚胎发育可划分为25个时期;在20±1℃条件下,从人工授精开始到蝌蚪的鳃盖完全闭合需186.1h。绿蟾蜍的早...
关键词:绿蟾蜍 胚胎发育 分期 蟾蜍 
汞对绿蟾蜍蝌蚪的毒理组织学研究被引量:6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3期82-87,共6页王爱民 
为探讨汞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机制,用氯化汞对绿蟾蜍蝌蚪进行了毒性试验.取对照组和实验组蝌蚪螯体进行连续石蜡切片,H·E 染色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汞使蝌蚪肝脏充血,肝细胞肿胀,肝窦缩小;原肾的肾小管细胞肿大,细胞质充满胶状颗粒,部分...
关键词:绿蟾蜍 蝌蚪  毒理组织学 毒性 
四种重金属对绿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3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1期60-64,共5页王爱民 
本文报导了4种重金属离子对绿蟾蜍蝌蚪的96h(小时)急性毒性.Ag^+、Cu^(++)、Hg^(++)和 Cr^(+6)的96hLC_(50)值分别是0.29ppm、1.1ppm、0.7ppm 和50ppm.四种重金属都是腐蚀剂,能使蝌蚪皮肤溃烂或脱色,其中以银和铜的腐蚀性最强.不同金属...
关键词:生物监测 蟾蜍 重金属 水体污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