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麝

作品数:128被引量:340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冯金朝徐宏发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生态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北缘濒危马麝迁地保育种群繁殖成效与社会性和社会网络的关系
《生态学报》2024年第15期6417-6423,共7页周鑫 吕青昕 桑珠扎西 扎西 周密 黎勇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489,32211530443)。
麝类驯养是濒危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迁地保育及保障药用麝香安全的重要方式,其前提和基础是深入了解制约迁地保育马麝繁殖成效的关键因素及与社会性和社会网络特征的关系。于2022年7月1日—8月31日期间,采用焦点取样和所有事件...
关键词:迁地保育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平凉马麝繁育中心 社会性和社会网络 繁殖成效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野生马麝夏季生境适宜性研究被引量:17
《生态学报》2023年第1期441-448,共8页高浩翔 申立泉 刘瑞 王功 张爱萍 陈蕾 张毅祯 张学炎 祁军 王春玲 耿硕 周鑫 吕青昕 吴佳忆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489,31672300);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科学考察项目。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
关键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最大熵模型(MaxEnt) 适宜性分析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野生马麝分布、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9
《生态学报》2020年第21期7997-8004,共8页王静 孙军平 徐涛 祁军 张远林 张学炎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300);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19XNH041)。
综合采用样线法、粪堆计数法及重复调查法对甘肃省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进行了种群调查,结合生境分析,确定了其种群分布、数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兴隆山保护区分布有野生马麝(1159±275)头,...
关键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生境适宜性 
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个性特征及与麝香分泌的关系被引量:5
《生态学报》2018年第21期7530-7538,共9页周杨 孙太福 黎勇 周密 孟秀祥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5XNLQ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300)
采用焦点取样和扫描取样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交配季节及非交配季节进行行为取样。通过行为样本,对个体个性特征(活跃性、领域性、刻板性、探索性、行为冗余性)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了年龄及性别对个性特征...
关键词:马麝 圈养环境 个性特征 麝香分泌 行为取样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驯养马麝的麝香分泌及与其种群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关系被引量:16
《生态学报》2015年第15期4993-4999,共7页康发功 盛岩 马泠桃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2-6)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雄麝可分泌麝香。因历史上的过度利用及生境丧失等原因,马麝已极度濒危。马麝驯养是保育野生马麝资源及可持续生产麝香的有效方式。我国于1990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开始马麝驯养,...
关键词:马麝(M.sifanicus) 麝香分泌 种群动态 年龄结构 
圈养马麝刻板行为表达频次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
《生态学报》2011年第22期6896-6901,共6页孟秀祥 贡保草 薛达元 冯金朝 杨奇森 冯祚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286;3117036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8-0596);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MUC98504-14;MUC98507-08)
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记录了甘肃兴隆山马麝驯养场的54头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按性别、年龄及年龄组、繁殖季节、动物来源和繁殖成效等变量区分样本动物,比较各类别间的刻板行为表达强度。结果表明,...
关键词:马麝(Moschus sifanicus) 圈养 刻板行为 行为频次 影响因素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春季生境选择被引量:33
《生态学报》2010年第20期5509-5517,共9页孟秀祥 潘世秀 栾晓峰 冯金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28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59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8-BADB0B06)
于2006年3月和2007年4月,采用样线样带结合调查法,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野生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春季生境选择和栖息地利用格局进行了研究,共布设280个空白对照样地和52个利用样地,对海拔和郁闭度等17个生境变量进行了计测和...
关键词:马麝(Moschus sifanicus) 春季 生境选择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林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隔离种群的生态特征被引量:22
《生态学报》2001年第6期964-968,共5页刘志霄 李强 康发攻 盛和林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日本环境保护协会资助项目
兴隆山林区大约在 3 0 0 a前就已完全隔离。现有马麝种群的密度高而相对稳定 ,约为 3 0~ 50头 /km2 ,在目前密度与系统压力下 ,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在 50 0 0头左右 ,但却面临着疾病、营养不良与偷猎的威胁。因此应努力建立一个“以开发...
关键词:马麝 隔离种群 生态特征 兴隆山林区 甘肃 
贺兰山林区马麝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及保护被引量:18
《生态学报》2000年第3期463-467,共5页刘志霄 盛和林 李元广 王绍绽 赵登海 杜和平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日本环境保护协会资助项目
贺兰山林区是一个孤立的“林岛”,区内马麝总数量估计为 1 83~ 2 2 7头 ,主要零星地分布于陡坡林中 ,已处于濒危状态。1 980年以前马麝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灌木林的急剧减少 ,1 980年以后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则是钢丝套偷猎。建立严励...
关键词:贺兰山 马麝 隔离种群 保护 种群数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