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涤混纺纱

作品数:16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王锦成于伟东王锦成于伟东杨萍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北京清河三羊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张家港普坤毛纺织染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毛麻科技信息》《新疆纺织》《上海纺织科技》《中国.城乡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凉爽感的西服面料
《毛麻科技信息》2006年第3期6-6,共1页
日本仓敷纺工业公司用羊毛/本贝格铜氨粘胶纤维混纺纱开发了Wool/Bemberg西服套装料.在穿着时有凉爽感和优良的吸湿/放松性能.适应日本夏季服装市场流行的爽快感套装的需求。过去一般用毛或毛涤混纺纱,并采用改进衬里.辅料、织...
关键词:西服面料 凉爽感 毛涤混纺纱 服装市场 聚酯织物 粘胶纤维 纱线捻度 吸湿 运动服 套装 
纱线弯曲刚度测量被引量:1
《北京纺织》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杨萍 于伟东 
分析了测试纱线弯曲刚度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着重提出采用改进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法 ,测量毛涤混纺纱的最大弯曲强力等参数 ,来求得弯曲刚度。同时探讨了纱线弯曲刚度与纱线混纺比。
关键词:毛涤混纺纱 弯曲刚度 改进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法 混纺比 捻幅 细度 
改进仪器测试纱线弯曲性能被引量:7
《纺织学报》2001年第4期227-229,共3页王锦成 于伟东 
对电子式单纤维强力仪进行改进,测试纱线相对弯曲强度的具体过程及步骤,用该方法测量了不同混纺比毛涤混纺纱的弯曲强度。分析了影响不同混纺比纱线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实验证明,采用改进的电子式单纤维强力仪可以方便、精确。定量...
关键词:单纤维强力仪 毛涤混纺纱 混纺比 抗弯强度 改进 纱线 测试 
纤维分布和混纺比对毛涤混纺纱毛型感的影响被引量:16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于伟东 王锦成 
采用截面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的毛型感,探讨了毛/涤混纺比与汉密尔顿指数、表面纤维混纺百分率及毛纤维有效覆盖率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混纺比的毛/涤混纺纱截面五等份圆环中的实际混纺比和填充紧密度。指出表层纤维混纺百分率...
关键词:羊毛 涤纶 混纺比 毛型感 纱线几何结构 混纺纱 
毛涤混纺纱弯曲刚度的分析被引量:8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83-86,共4页王锦成 于伟东 徐原 
分析了测试纱线弯曲刚度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着重提出采用心形法测量毛涤混纺纱的悬垂高度等参数来求得其弯曲刚度。同时探讨了影响毛涤纱弯曲刚度的一些因素,并分析了纱线弯曲刚度与相应织物弯曲刚度、纱线混纺比和捻幅的相关性。
关键词:毛涤混纺纱 弯曲风景工 心形法 悬垂高度 混纺比 
国产设备纺制高支毛纱探讨被引量:1
《上海纺织科技》2000年第1期8-10,共3页范尧明 顾立国 蔡艳珠 施亚忠 刘屏 
探讨了国产设备纺制高支毛纱的纺纱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相关技术问题。
关键词:毛涤混纺纱 条干 复精梳 高支纱 纺织工艺 
高支毛涤混纺产品纺纱工艺实践
《新疆纺织》1999年第1期8-10,共3页周军 
本文根据试纺100s/2毛涤棉纺纱的生产实践过程,总结了顺利生产优质的高支条混纺纱的经验。
关键词:高支 毛涤混纺纱 纺纱工艺 
数字图象处理法测定毛涤混纺比探索与展望被引量:2
《毛纺科技》1999年第3期58-59,共2页王锦成 
采用数字图象测试系统,对毛涤混纺纱的混纺比的测试作一初步探索.实验证明,该测试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毛涤混纺纱 混纺比 测定 图象处理 
利用棉纺设备纺制毛涤混纺产品的生产实践
《天津纺织科技》1999年第1期56-57,共2页邢维树 顾宝茹 
众所周知,毛涤混纺产品比一般的棉纺织品售价高,并且毛纺和棉纺两类产品在纺制过程中,相同或相似工序的加工费用相差甚多。能否利用现有棉纺织设备,在不增大投入的情况下生产一些毛涤混纺产品呢?这在当前棉纺行业极其艰难的时候,充分利...
关键词:毛涤混纺纱 棉纺设备 工艺 
浅谈混纺纱截面毛纤维根数及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被引量:1
《新疆纺织》1998年第4期1-3,共3页马晓军 
本文通过数学推导,得出了毛涤混纺截面纤维总根数,毛纤维根数,理论可纺支数及混纺比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对不同原料,不同混纺比,不同截面纤维根数以及可纺支数列表对比,方便查找。
关键词:混纺纱 可纺支数 混纺比 纤维根数 毛涤混纺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