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间冰期

作品数:160被引量:1500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李保生温小浩刘东生陈发虎李志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质论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述被引量:12
《地质论评》2012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杨劲松 王永 闵隆瑞 陈兴强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1087116;1212011120118)成果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对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驱动的古环境波动及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有良好的地质记录。流域内河湖相和风成相沉积交错互层,发育有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并含有河套人...
关键词:晚更新世 末次间冰期 第四纪地层 古环境 萨拉乌苏河流域 
粤东北丘陵区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特征与气候环境被引量:9
《地质论评》2010年第3期355-364,共10页李志文 李保生 董玉祥 温小浩 邱世藩 牛东风 欧先交 彭培欣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批准号SKLLQG080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批准号20070574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471139);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批准号081057415)项目的成果
地处华南之粤东北丘陵区的蕉岭红土属粉砂质粘土,形成于末次间冰期。红土的细粘粒含量为12.15%~24.64%(平均值18.46%)、Mz为5.91Φ~7.53Φ(6.72Φ)、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曲线分别呈现以"四段式"和"三峰式"构型;主元素氧化物以SiO2、Al...
关键词:蕉岭红土 末次间冰期 粒度 主量化学元素 热带气候环境 
中原邙山黄土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古季风特征被引量:6
《地质论评》2004年第5期554-560,共7页蒋复初 王书兵 赵志中 傅建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401)国土资源部基础研究项目(编号991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972060)的成果。
中原邙山赵下峪剖面出露S10以上黄土地层,厚度大于172.1m。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厚15.7m,末次冰期L1黄土厚达77.3m,其中晚冰阶L1LL1黄土、间冰阶L1SS1古土壤和早冰阶L1LL2黄土分别厚41.6m、13.2 m和22.5 m。邙山黄土是厚度最大的晚更新世...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 古季风 气候环境变化 磁化率 粒度 黄土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