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轨

作品数:291被引量:39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黄冬亮袁清辉单翀皞戚广枫赵文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受流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城轨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冲击仿真与试验研究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张海丰 郭彦每 
针对城轨车辆受流器进入接触轨时产生的冲击现象,文章从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受流器和接触轨系统有限元模型,应用显式动力学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线路试验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验...
关键词:城轨车辆 受流器 接触轨 冲击 仿真 试验 
考虑接触轨轨缝的靴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机车电传动》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喻文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2408)。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供能除采用架空接触网系统外还常采用靴轨系统。在靴轨系统中,集电靴沿接触轨滑行,振动行为复杂,易受线路条件和结构本身的影响。当接触轨出现轨缝时,集电靴通过会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靴轨系统受流工况恶化。文章...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集电靴-接触轨系统 轨缝 受流质量 多体动力学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受流方案分析探讨
《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11期17-19,66,共4页王磊 
江苏省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KFJ1803)。
城市轨道交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迎来了良好契机,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式的好坏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的高低。文章从接触轨电压等级和接触轨材料等方面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接触轨供电的上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接触轨 受流方式 
接触轨安装精度对中低速磁浮列车受流的影响被引量:1
《智能城市》2020年第8期168-169,共2页周鹏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接触轨的安装精度对中低速磁浮列车受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证明,需要合理控制接触轨相邻点的安装误差不能超过0.5 mm,可为今后的接触轨系统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接触轨安装精度 中低速磁浮列车 受流影响 
160km/h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靴受流仿真研究被引量: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年第1期151-154,共4页黄冬亮 
中低速磁浮交通的车辆牵引供电采用正负极接触轨侧部受流方式。目前,国内中低速磁浮交通最高时速为100 km/h,鉴于磁浮交通作为主城通往市郊的连接线或旅游专用线的重要交通工具,需具备更高时速要求。而接触轨作为唯一和磁浮列车接触的设...
关键词:中低速磁浮列车 受流靴 接触轨 接触压力 
靴轨受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年第1期160-161,164,共3页陈晓亮 
以广州地铁接触轨线路为例,总结了靴轨受流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靴轨受流系统概况,重点分析靴轨受流系统中车辆的靴轨拉弧、集电靴熔断器烧损、救援以及接触轨麻点、防护罩移位等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对其...
关键词:靴轨受流 接触轨断口 断电区 改进措施 
地铁车辆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的匹配性研究被引量:2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8年第3期31-33,共3页尹洪权 雷莉 
针对某企业现场实际情况,对于城市轨道车辆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在现场实际动态调试过程中所发生的影响车辆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受流器 力学性能 压力传感器 振动规律 
浅谈第三接触轨城市轨道车辆受流器的安装与调整
《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第4期59-59,58,共2页雷莉 陶曦东 徐崇 
固定在转向架上的受流器和与传递电流的第三轨作为第三轨牵引供电系统的核心构成,受流器的调整相较于安装来说比较关键,其调整好坏决定着动调时车辆的稳定性,决定着受流器与轨道接触轨的平稳性。
关键词:工艺螺栓 工艺流程 接触应力 
浅谈架空式接触网与第三轨式接触轨高压受流的不同被引量:1
《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第4期37-38,共2页樊旭辉 尹洪权 陈兆龙 章辰旭 
目前城市轨道车辆的高压受流方式有架空接触网与第三轨接触轨,其在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上有不同的差异,从这些具体项点逐步给予论述,推理出架空接触网与第三轨接触轨的优点与缺点。
关键词:三轨受流器 受电弓 高压受流 
地铁车辆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的建模被引量:3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2017年第6期19-21,共3页尹洪权 李进宁 郭振通 周鲁宁 周云霞 
为获得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之间的接触规律及受流器的振动规律,对现场实际使用的受流器、第三接触轨进行动态系统参数识别,得到受流器、第三接触轨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再建立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直接耦合的动力仿真模型。
关键词:受流器 接触轨 力学模型 仿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