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辞格

作品数:37被引量:2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顾正阳王刚韩启毅徐海东严小香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襄樊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辞书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借代辞格的图像学生成及其现代实践——兼及视觉辞格谱系构建之设想
《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184-192,共9页张伟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项目“当代视觉修辞的辞格谱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图像修辞程式化的意义生产装置,视觉借代的审美生成缘于其架设于两个图像文本的"间性"关系,它既可以以"植入"性结构来实现图像文本的跨场域叙事,也可凭依对图像文本的"置换"性改造赋予其新的叙事意指与审美性征。借代性视觉辞格的...
关键词:视觉借代 图像修辞 图像叙事 辞格 技术媒介 
浅议借代辞格的功能
《才智》2017年第22期229-230,共2页康世娟 
借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从语言的表述效果看,借代是一种积极修辞,因此在古诗文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借代的形式是词语的替换,通过替换词语,借代辞格可以促成语言的陌生化,凸显出语言的民族性和形象性,造就了文学作品含蓄蕴藉、形...
关键词:借代 语言 文学 文化 功能 
汉阿借代辞格对比分析
《长江丛刊》2017年第17期79-79,81,共2页郭静雅 
借代辞格是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段。本文对汉语和阿拉伯语两种语言中借代的定义、结构及分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揭示汉阿两种语言中借代辞格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深化对借代手法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 阿拉伯语 借代 
试论汉语中的借代辞格
《大东方》2016年第3期245-245,共1页许素萍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修辞 借代 辞格 
借代辞格分类新论
《科技信息》2013年第20期211-212,共2页王刚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本文对借代辞格分类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借体和本体关系的密切程度将其分层,探讨新的分类标准。
关键词:借代辞格 分类 
逻辑思维关照下的借代辞格定义——兼谈传统定义存在的问题
《科技信息》2013年第18期154-154,共1页王刚 
借代是汉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辞格,本文对借代辞格的定义与分类进行分析总结,引进概念域这个概念,对借代辞格进行重新定义。
关键词:借代辞格 定义 逻辑域 
借代辞格及其运用方法探讨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年第9期4-5,8,共3页朱锦昌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辞格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归纳借代辞格功用的基础上对借代辞格运作的过程进...
关键词:修辞 辞格 借代 
浅析借代辞格产生的基础
《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1期42-43,共2页王慧 
借代我国传统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运用广泛,早在秦朝时代就已经有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文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基础来分析了借代辞格的产生基础。
关键词:借代 客观基础 心理基础 文化基础 
谈谈借代的定义、归类与运用原则——借代辞格的多角度研究之一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52-55,共4页全朝阳 
从借代的定义与分类、借代的运用应当遵循的三大原则等方面对借代修辞进行多角度探讨分析,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正确运用这种修辞格。
关键词:借代 修辞 汉语 
论借代辞格产生的基础被引量:2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11期14-15,18,共3页万莉 
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本文试图在总结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学、心理学、符号学的知识,系统深入地探讨借代辞格产生的客观基础、心理基础和文化基础,以期给借代辞格的运用和解读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借代 客观基础 心理基础 文化基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