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腐败

作品数:240被引量:33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谢平陆磊邓平辉朱明星安启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金融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改革是治理腐败的根本手段被引量:8
《金融研究》2005年第4期189-190,共2页吴敬琏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为谢平、陆磊的新作《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体制、行为与机制设计》(中信出版社2005年2月)所作的序,摘自《比较》第16辑。自2001年以来,本刊编辑部组织并参与了“中国金融腐败与反腐败机制设计”课题的调研工作。...
关键词:治理腐败 2003年7月 金融腐败 机制设计 课题研究 经济学分析 2005年 中信出版社 2001年 《比较》 调研工作 胶东半岛 人民银行 中心支行 团结协作 课题成果 金融发展 金融改革 研究工作 健康发展 吴敬琏 反腐败 编辑部 
金融腐败的微观经济效应:一般均衡与金融业不良资产问题被引量:10
《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13-34,共22页陆磊 
本文从金融腐败角度对当前银行业和证券业两个市场的诸多微观运行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基本结论如下:第一,银行业与证券业腐败存在质与量的差别。证券业腐败具有在较短时间内对交易价格和数量进行双重操纵的特征,因而其交易对手面临投资...
关键词:金融腐败 不良资产 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效应 
治理结构、预期收入与体制转轨:金融反腐败机制设计的微观与宏观战略被引量:11
《金融研究》2003年第9期1-21,共21页谢平 陆磊 
本文是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与研究局合作项目<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编制与反腐败机制设计>的一部分;福特基金会;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监管课题的资助
本文从体制转轨和预期收入两方面研究制度对金融腐败的影响,提出了金融腐败的微观面与宏观面性质。其微观面性质指金融腐败与其他腐败一样,是公众与金融部门间、金融部门上下级委托-代理关系间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代理人通过衡量预期收入...
关键词:金融腐败 反腐败 治理结构 预期收入 转轨 
利益共同体的胁迫与共谋行为:论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与部门特征被引量:63
《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1-15,共15页谢平 陆磊 
原中国人民银行监察局与研究局合作项目<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编制与反腐败机制设计>的一部分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监管研究课题的资助
本文就金融监管部门的腐败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通过建立监管当局与被监管对象的跨时博弈模型 ,分析了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胁迫与共谋 ,并进一步比较银行监管腐败与证券监管腐败的部门差异。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 ,...
关键词:利益共同体 共谋行为 金融腐败 银行监管 证券监管 跨时博弈模型 胁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