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面

作品数:62被引量:39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雷王良书赵丽张毅鲁宝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全与环境工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居里面深度对中国东北部大地热流的研究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4年第3期680-691,共12页邱楠生 许晴 朱传庆 宋佳霖 李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编号2021YFA0716000)资助的成果。
大地热流值是表征地球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深部地温预测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热资源的最基本数据。受钻孔测温的影响,盆地外的无钻孔测温地区缺少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目前的热流分布图都是依据相邻盆地的实测值进行插值绘制的,无钻孔...
关键词:居里面 大地热流 岩石热导率 岩石生热率 地热资源 
红海与加利福尼亚湾初始扩张系统的热状态差异
《热带海洋学报》2023年第6期74-88,共15页徐柳娜 李春峰 黄亮 朱塽 尹义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58213、4217605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21CXTD441);舟山市校合作项目(2019C81058)。
红海与加利福尼亚湾同处于由大陆裂谷向初始海底扩张的过渡阶段,但具有显著不同的构造背景与演化特征。本文基于磁异常数据,利用基于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质心法,计算得到了红海和加利福尼亚湾的居里面深度,对比发现二者热状态存在显...
关键词:红海 加利福尼亚湾 居里面 热状态 小波变换 傅里叶变换 热流 热液活动 
基于模糊数学法与算术平均法评价东北地区深层地热有利区
《地质论评》2023年第S01期539-540,共2页裴发根 杜炳锐 张小博 何大双 梁宏达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30233,DD20230324,DD20221638)的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地热能作为种可持续、资源量大、分布广泛的绿色清洁能源,将是我国未来能源版图中块重要的拼图,对推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热资...
关键词:东北地区 地热 地球物理 壳内低阻层 居里面 
松辽盆地地壳热结构与深部热源条件被引量:8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3年第2期157-167,共11页张健 何雨蓓 范艳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A0716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0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42020104)。
松辽盆地是中国中低温地热能的重点地热资源区。利用最新地震成像资料,结合重、磁、地热观测数据及盆地构造演化与地幔热流关系,计算分析了松辽盆地深、浅地层热量配分比例,莫霍面与居里面深度,盆地生热率结构。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浅...
关键词:地热资源 地壳热结构 放射性生热 上地幔热松弛 居里面 莫霍面 花岗岩 松辽盆地 
中国东部地热异常区深层高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被引量:9
《地学前缘》2023年第2期316-332,共17页张健 方桂 何雨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21YFA0716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60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2020104)。
中国东部的东北地热异常区、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深部地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对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地热地质条件及热源成因...
关键词:中国东部 东北地热异常区 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 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 深层高温地热资源 居里面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特征及深部热结构分析被引量:1
《地球学报》2023年第1期57-69,共13页张健 何雨蓓 姜程浩 褚伟 方桂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编号:2021YFA0716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605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B42020104)联合资助。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区是华北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浅层高温地热异常及深层高温地热结构,是解决中国东部高温地热勘查开发瓶颈的重要基础,对加快构建东部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双碳”目标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最新的中国...
关键词:渤海湾 地热异常区 深部高温地热资源 上地壳生热率 居里面 热壳结构 
南海高分辨率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2年第8期2670-2682,共13页李志康 李春峰 朱塽 黄亮 刘文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6057,42176055);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编号421CXTD441)联合资助的成果。
南海构造环境复杂,海盆内海山规模不一,为了探究南海岩石圈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山演化的联系,本文利用Parker Oldenburg法计算得到地壳密度分布并结合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南海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简称T_(e)),提高了计算结果的...
关键词:有效弹性厚度 南海 海山 居里面 热结构 Parker-Oldenburg法 
南海南沙海槽深部热状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热带海洋学报》2021年第4期98-109,共12页任自强 施小斌 王晓芳 赵鹏 谌永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6078、42076075);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104)。
南沙海槽是古南海俯冲消亡、南沙地块与婆罗洲碰撞的关键区域,其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南海前世今生的重要信息。为深入认识对其构造变形有重要影响的南沙海槽深部热状态,本文首先利用热传输方程分析了滑坡体快速堆积的热披覆效应对海槽底部...
关键词:热流 热状态 居里面 南沙海槽 南沙地块 
西太平洋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空间分布与控制因素被引量:2
《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第6期1975-1986,共12页刘文潇 李春峰 朱塽 陆哲哲 吴招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8582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6057)联合资助.
西太平洋地区板块间相互作用强烈,热演化和构造演化过程复杂.为了揭示构造相互作用对岩石圈强度的影响,本文使用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模型WGM2012和地形模型ETOPO1,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得到了该地区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西太平洋...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西太平洋 导纳法 洋壳年龄 热结构 居里面 
苏拉威西地热特征的重、磁分析被引量:6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2期261-275,共15页张健 郝天珧 董淼 徐亚 王蓓羽 艾依飞 方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858212、41906056、U170124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B42020104)资助。
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地处西太平洋沟-弧-盆构造区,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与地震活动十分活跃.苏拉威西海于中始新世-晚始新世扩张形成,海盆向南倾斜,近一半始新世洋壳已俯冲消减于北苏拉威西海沟之下.苏拉威西岛于上新世-更新世早期拼...
关键词:苏拉威西海与苏拉威西岛 重力位与地温梯度 热地壳 莫霍面与居里面 俯冲后撤与左旋走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