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锈病

作品数:20被引量:3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顺利戴思兰祝朋芳段玉玺刘红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中国农学通报》《北京农业(上旬刊)》《植物保护》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菊花白锈病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初报
《农药科学与管理》2020年第10期52-55,共4页沈迎春 张怡 盛桂林 潘登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创新团队,项目号SXGC[2017]209)、JATS[2018]199、JATS[2019]323;2017-2020年江苏省特经作物安全用药筛选与登记项目2019-SJ-024、2018-SJZJ002。
菊花白锈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降低菊花观赏性,威胁菊花产业健康发展。为保障菊花产业健康发展,本论文通过2年田间试验验证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g/L丙环唑乳油、30%嘧菌酯悬浮剂和45%苯并·...
关键词:菊花 白锈病 田间试验 药剂筛选 
菊花白锈病的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赵娅玲 马千里 程东美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6LM1131)资助项目
为有效防治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白锈病,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62.5%嘧菌环胺·咯菌腈水分散粒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39%精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和10%戊菌唑水乳剂等4种杀菌剂对菊花白锈病(Chrysanthemum white rust,CWR)的防...
关键词: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菊花白锈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菊花白锈病识别与防控技术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2年第1期24-24,共1页黄江华 施祖荣 张云霞 游春平 向梅梅 
菊花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品种已达千余种,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白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菊花病害,在美国、欧洲和地中海等地区被列为检疫性病害。此病最早发...
关键词:白锈病 菊花 防控技术 检疫性病害 识别 草本植物 观赏花卉 人工选择 
菊花白锈病的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被引量:5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1期23-24,F0002,共3页黄江华 施祖荣 张云霞 游春平 向梅梅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粤农[2009]380号)
菊花白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菊花病害,是限制我国切花菊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瓶颈之一。详细介绍了菊花白锈病的症状、危害特点、田间和室内识别诊断方法,以及具体防治关键技术。
关键词:菊花 锈病 防治 
菊花白锈病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北京农业(上旬刊)》2011年第7期21-21,共1页王德生 
发病条件 病原菌喜凉而不耐高温,夏孢子发芽温度为13~22℃。侵染适宜温度为16-27℃(达到35℃以上时则不易侵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适宜孢子萌发,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不利于孢子侵染。病菌在植株底部可以存活30天左右。湿暖和...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 白锈病 菊花 相对湿度 发病条件 发芽温度 适宜温度 孢子萌发 
菊花白锈病抗性标准及人工离体接种鉴定方法的优化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3期149-152,共4页祝朋芳 赵妮拉 齐丹 刘娜 段玉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商品花卉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8);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
为使菊花白锈病的抗性鉴定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笔者将目测观察与显微镜检方法相结合,制定了菊花白锈病6级抗性鉴定标准,并优化了人工离体接种方法。结果表明,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均可用于菊花白锈病的离体鉴定;培养瓶...
关键词:菊花白锈病 堀氏菊柄锈菌 抗性标准 离体 显微镜检 
栽培菊感染菊花白锈病后体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北方园艺》2011年第6期77-80,共4页祝朋芳 赵妮拉 段玉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1A18);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后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对切花菊抗、感品种分别接种菊花白锈病病原菌,肉眼观察及显微鉴定其症状变化,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定期测定菊花叶片内PAL、PPO及POD的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后15 d内,C039、B86均未出现明显症状,而C...
关键词:栽培菊 菊花白锈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菊花白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年第9期49-49,共1页王德生 
菊花白锈病病原菌为掘柄锈菌,属于冬孢菌纲锈菌目。冬孢子长椭圆形、棍棒形乃至纺锤形,黄褐色,顶部圆形或突出,双细胞,基部狭窄,表面平滑。菊花自锈病具有发展速度怏、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菊花一旦染病几乎完全失去观...
关键词:白锈病 菊花 防治方法 发展速度 危害程度 商品价值 观赏作用 椭圆形 
菊花白锈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显微观察被引量:4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21-223,共3页祝朋芳 齐丹 段玉玺 毛洪玉 付印东 杨迎东 屈连伟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18)
研究了光学显微镜下菊花白锈病病原菌侵染菊花的过程。结果表明:病原菌冬孢子萌发后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上发育成2~4个担孢子。担孢子圆肾形,飞落到菊花叶表皮后萌发成菌丝,造成新的侵染点,菌丝成熟后发育成新的冬孢子,完成1个侵染循环...
关键词:菊花白锈病 病原菌 侵染 显微 
菊花白锈病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初步研究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年第5期66-67,共2页程义晶 孙野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其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该病在国外早有发现,病原菌确定为堀氏菊柄锈菌(puccinia horiana p.henn.),但其侵染途径、发病规律等涉及所在地生态条件或养护管理方法,故结论有所不同。...
关键词:菊花白锈病 侵染途径 发病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