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

作品数:591被引量:105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新光万昌华曹正汉李宇舟渠敬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史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秦代“中县道”“陇西县道”与郡县制演进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3期125-142,共18页邹水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牍秦汉边陲地区的郡县化研究”(20BZS027)的阶段性成果。
岳麓秦简律令中出现了“中县道”一词,范围东抵函谷关,东南至上雒、商县,北边与上郡接壤,西北以昭襄王长城为界,西边至襄武;其意为“中央直辖县道”,是与“郡县道”和“陇西县道”相区别的专用称谓。里耶秦简牍显示,统一后本区域正式定...
关键词:中县道 陇西县道 内史 属邦 陇西郡 
从政治体制角度看秦至清社会的皇权专制属性被引量:9
《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3期11-20,共10页李振宏 
在秦至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帝制社会中,无论是以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为基本体制的中央官僚制度,还是以皇权为中枢的郡县官僚制度,都是皇权的派生物,其职能都在于保障皇权控制社会的绝对性。官僚体制运作中的宰相制度、封驳制度、谏官制度等...
关键词:皇权专制社会 中央官僚制度 郡县制 宰相制度 封驳制度谏官制度 
从秦“邦”、“内史”的演变看战国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发展被引量:15
《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4期49-68,共20页杨振红 
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社会构造系列研究之三.
秦简中的"邦"指秦王畿,即"内史"所辖京师之地。西周时的内史主要负责册命诸侯、卿大夫。至晚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已仿王制设内史。公元前5世纪以前,内史已成为王畿(或诸侯国都)的行政长官。商鞅变法时,始在内史下设三十一县,将新的县制...
关键词:里耶秦简  内史 分封制 王畿 郡县制 
战国文字所见三晋置县辑考被引量:26
《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11-20,共10页吴良宝 
《史记》等史书中记载的三晋郡县资料比较零碎且少 ,难以窥见其全貌。战国文字中有许多资料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三晋设置了郡县 ,这为研究三晋郡县制提供了传世文献所见不到的重要史料。本文着重搜集并推考了一批已经公布的战国文字中三晋...
关键词:战国 《史记》 郡县制 资料 史料 史书 传世文献 三晋 书记 直接 
论春秋时代法律制度的演变被引量:5
《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4期3-12,共10页韩连琪 
在春秋时代,随着农村公社的井田土地之由定期分配到永久占有,田税之由“同养公田”的助法变为“履亩而税”的彻法,宗法分封制与世族世官制的衰落,郡县制的陆续形成,为适应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在法律制度上也相应地起了变化。...
关键词:春秋时代 法律制度 演变 宗法分封制 农村公社 政治发展 郡县制 官制 
春秋时代楚国县制的性质问题被引量:40
《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19-30,共12页杨宽 
过去史学界长期流传一种误解.认为废除分封制而普遍设立郡县制,是秦代政治制度上的重大改革。自从清代初年顾炎武指出春秋初期秦、楚、晋等国已设县,春秋末年吴、晋等国已设郡(《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条),外始纠正了这一误解。
关键词:春秋时代 郡县制 性质问题 楚国 《日知录》 政治制度 春秋末年 分封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