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

作品数:726被引量:82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旭升邢朝柱狄佳春王海林郭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虫杂交棉“皖杂344”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6期46-47,共2页韩文兵 齐苗 李常凤 路曦结 张翼 程福如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基金项目(14A072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发展基金项目(11C0708)
介绍了"皖杂344"的育种思路、选育过程、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皖杂344"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用"鄂3517"优选系与"中棉所41"优选系配组的优质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虫...
关键词:棉花 杂交 选育 栽培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的选育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7期5407-5407,5436,共2页张胜昔 李国荣 孙国清 冯常辉 孟庆忠 孟艳艳 董建辉 张光梅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国家"863"计划项目(2001AA241088;2009AA101104)
[目的]探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KBQS01(QS01)的增产潜力,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结果]KBQS01特征特性优良:生育期125 d左右,株高120 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9节,单铃重6.37...
关键词:棉花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 纤维品质 栽培技术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杂棉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9期2574-2575,共2页李宾 李盼 王保勤 贾新合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郑杂棉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2.25万、2.70万、3.15万、3.60万、4.05万、4.50万株/hm2。[结果]在种植密度<3.60万株/hm2时,伏前桃、伏桃、总桃数、子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
关键词:郑杂棉4号 抗虫杂交棉 种植密度 产量 品质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28期17219-17220,共2页路曦结 叶泗洪 添长久 刘飞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皖杂棉1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与重要性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7期8894-8896,8899,共4页金黎明 李力 文泽会 荣义华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
以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作为材料,选取基本符合遗传率为正值、且与皮棉产量遗传相关在0.05水平显著、与环境相关不明显的20个性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3个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由经济性状与农艺性状建...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 皮棉产量 经济性状 农艺性状 多元线性回归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栽培试验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764-764,766,共2页吴美平 房月华 
对铜陵县近几年推广的抗虫杂交棉进行试验,综合比较各品种对栽培模式及肥水环境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南抗3号、双抗皖杂40表现出较为稳定的抗虫、抗病及丰产性;皖棉16、皖棉19需注意防治病害;中棉所29需加强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关键词:杂交棉 品种 试验 分析 推广 
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F_2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5期774-774,786,共2页陈建灿 叶建昌 李仁龙 
浙江省优质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慈抗杂3号F2生长旺盛,结铃率高,铃大品质优,抗虫耐病,综合性状优势明显,比现有棉花品种泗棉3号增产11.35%~21.49%,适宜于浙江棉区种植。
关键词:慈抗杂3号 F2 抗虫棉 试种表现 栽培技术 
抗虫杂交棉F_2代杂种优势利用初探被引量:6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5期861-862,共2页江本利 产焰坤 杨可胜 郑曙峰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编号 0 30 4 1 1 0 1 )。
对抗虫杂交棉二代进行产量、纤维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湘K -5、皖杂 3号的二代优势比较明显 ,具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 F2代 杂种优势 利用 
抗虫杂交棉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3期424-424,439,共2页徐伟劼 何团结 
分析了抗虫杂交棉在华阳河农场示范种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并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抗虫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 栽培技术 农艺性状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被引量:13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4期631-632,共2页杨晓红 包立生 郑伟年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 2 0 0 3年示范的 6个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 13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湘杂棉 3号、RH -7的加权关联度值高 ,比对照增产 15 %以上 ,抗虫性能好 ,纤维品质优 ,综合性状表现好 。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 抗虫杂交棉 综合评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