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作品数:132被引量:49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吴慧君吴川杰吉训明宋海庆董爱勤更多>>
相关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脑血管病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术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5期299-305,338,共8页吴川杰 吴隆飞 孙程贺 吉康祥 马青峰 宋海庆 焦力群 吉训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46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1502)。
目的评价术前规律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术前1周是否规...
关键词:机械取栓 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应用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参数指导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5期339-343,共5页李袁树 孙晓川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TEG-P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功能。因此,TEG-PM参数常被用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随着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技术的不断发展,TEG...
关键词: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颅内动脉瘤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应用原则被引量:20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12期669-672,共4页吴川杰 宋海庆 王玉平 吉训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287;8132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1620108011)
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的卒中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词:卒中 缺血性卒中 急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一例被引量:9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4期208-210,共3页钱海蓉 韩晓琛 王志伟 
患者男,47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不清3矿入院。患者于2013年3月1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食指活动不利,无法正常写字,伴言语不清,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
关键词:内囊预警综合征 静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 
应用Pipi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研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3期129-129,共1页
土耳其Ege大学医学院放射科的研究者们对新型自膨式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该研究在2009—2011年间共连续纳入45例患者,对55个难度较大的颅内动脉瘤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支架进行了治疗。对...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颅内动脉瘤 导向 血流 装置 应用 宽颈动脉瘤 中期评估 
循证医学及指南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评价被引量:1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韩菲 吴昊 
缺血性卒巾约占卒巾的87%,在脑梗死急性期后危害严重。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发病后,短期内的复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缺血性卒中首次发作后30d、6个月及1年的卒巾复发牢分别为2%~3%,
关键词:脑缺血 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10期532-532,共1页
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创伤性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考虑到不同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通过不同的抑制性通路发挥作用的,本研究的作者们对CEA术后出血、需行第2次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该研究资料纳...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术后出血 术后应用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第2次手术 风险 出血患者 
前壁心肌梗死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其对卒中的预防效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9期495-495,共1页
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内易于形成血栓,增加了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这样的患者出院后会继续接受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考虑到冠状动脉早期灌注和出血的风险,患者是否能从附加的抗凝治疗中获益尚不可知。因此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者们对...
关键词:预防效果 抗凝药物 心肌梗 卒中 死后 前壁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应用 
在监测血小板功能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恰当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措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9期490-490,共1页
评估血小板反应活性的药效学和转化研究结果已凸现了目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转化研究得出的数据呈现出强有力的证据,不支持目前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血小板...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反应性 大规模临床试验 监测 临床证据 缺血性事件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急性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一级、二级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5期227-227,共1页蒋丽丹 
血管性事件的一级预防:未来的心源性卒中的患病率将会升高。因此,对所有患心房颤动但未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这对制定药物治疗的策略很关键。心房颤动是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故对心房颤动患者必须行抗凝...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 急性卒中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一级预防 国际标准化比值 二级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