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

作品数:1403被引量:318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郝飞钟华张宏誉程雷李邻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临床皮肤科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严重程度与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4年第6期379-381,共3页王辉 李燕 燕鹏荣 毕晓清 赵国伟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长短不一、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目前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及奥马珠单抗等。该文综述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病程、临床严重程度、对抗组胺药物和奥马珠单抗治疗反应及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是否复发的临床及血清学预测指标。
关键词:荨麻疹 自发性 慢性 抗组胺药 奥马珠单抗 预测因素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策略被引量:10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顾惠箐 邹颖 
皮肤生理参数对湿疹患者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研究(16411961800)资助项目。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也称慢性原发性荨麻疹,是指无明显诱因突然,持续性或者间歇性出现的伴有瘙痒的风团或者血管性水肿,每周发病超过2次且病程超过6周。目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部分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而影响...
关键词:荨麻疹 慢性 特发性 治疗 抗组胺药 奥马珠单抗 
新型抗组胺药奥洛他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年第4期255-257,共3页贾苇雪 张婉璐 李诚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经费资助基金(2016-I2M-1-002)资助项目
奥洛他定是新型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抗组胺、抗炎、抗神经递质、稳定肥大细胞膜的作用,选择性高、亲和力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见,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皮炎、银屑病和多形红斑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
关键词:奥洛他定 抗组胺药 药效作用机制 
不同抗组胺药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第7期492-494,共3页付丽新 周培媚 陈涛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浙江万马研究基金;四川省卫计委科研基金(140008)资助项目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充分的证据表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体液及蛋白的渗出对红斑、风团及血管性水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肥大细胞作为CU皮损的主要浸润细胞,可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
关键词:血管通透性 皮肤 组胺 
对组胺受体和抗组胺药的新认识被引量:11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年第3期203-204,共2页秦晓蕾 徐金华 
人体内组胺受体主要有H1、H2、H3、H44种类型,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最新的研究发现,GPCRs以结构活性方式存在,抗组胺药具有负性内在活性,能够阻断组胺受体的自发活性。绝大多数抗组胺药是受体的反向激动剂,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
关键词:受体 组胺 受体 G蛋白偶联 反向激动剂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22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瘙痒常常是患者到皮肤科就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结节性痒疹和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或刺激多伴有瘙痒。瘙痒不是一种病,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是众多炎症性皮肤病的共同症状。按照瘙痒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炎症性皮肤病 瘙痒 抗组胺药 递质 专家 皮肤炎性反应 系统性疾病 结节性痒疹 
议研究进展,聚诊疗共识——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研讨会被引量:5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2006年12月30日,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邀请全国皮肤科部分知名专家及药理学家卞如濂教授召开主题为“议研究进展,聚诊疗共识”专家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炎症递质、慢性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以及...
关键词:炎症性皮肤病 专家研讨会 抗组胺药 炎症递质 瘙痒性 诊疗 药理学家 慢性荨麻疹 
使用强效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关键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目前有多种抗组胺药可供选择,但是对临床医生而言,非常需要一种作用迅速而强效的抗组胺药。UCB制药公司原研的左西替...
关键词:抗组胺药物 慢性荨麻疹 变态反应性疾病 治疗 学术会议 左西替利嗪 身体健康 临床医生 
新一代抗组胺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3种细胞因子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第1期6-8,共3页陈妍 郭在培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contactdermatitis,ACD)小鼠产生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介素(IL)-4的影响,探讨抗组胺药治疗ACD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ACD...
关键词: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皮炎 接触性 变应性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4 
3种抗组胺药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作用的比较研究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付萌 李小强 樊平申 赵小东 孙林潮 廖文俊 王刚 王志鹏 刘玉峰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3种抗组胺药的抗组胺及抗花生四烯酸的作用。方法:给大鼠左、右爪分别皮下注射花生四烯酸(1.0g/L,0.1mL)和组胺(10g/L,0.1mL)构建鼠爪水肿炎性模型。在注射花生四烯酸和组胺2h前分别给予咪唑斯汀...
关键词:咪唑斯汀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花生四烯酸 组胺 大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