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析

作品数:2208被引量:3280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朱良志杨富学李森张卫武王永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丝绸之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肃王与白衣寺塔渊源考析
《丝绸之路》2019年第2期85-86,共2页胡瀚予 
明朝时期,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在东北至西北边境,选择险要地形分封出了燕、辽、宁、谷、代、晋、庆、秦、肃九个藩国。明肃庄王朱楧是第一位明肃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个儿子。他迁兰后,致力于保护古迹、兴建庙观。当时...
关键词:兰州 明肃王 白衣寺塔 
寻玉访古到玉门——故宫藏上古玉器材料来源考析
《丝绸之路》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多丽梅 易华 
故宫收藏有上万件玉器,其中有上百件齐家风格玉器和数千件乾隆玉器原料来自西北,河西走廊玉门地区是必经之道。本文结合实地考察探讨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作为《禹贡》九州雍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羌人、月支、匈奴等古代民族活跃于此,留下...
关键词:玉门 齐家文化  故宫玉器 
平凉天圣铜钟考析
《丝绸之路》2016年第4期19-20,共2页陈安道 
平凉天圣铜钟选用铜质精良,由失蜡法和泥范法组合浇铸而成。该铜钟铸造铭文清晰,佛像图案精美,造型浑厚端庄,钟声深沉洪亮,为研究北宋崆峒山舒花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天圣铜钟 失蜡法 泥范法 
天水伏羲庙清嘉庆十二年立重修伏羲庙碑考析
《丝绸之路》2015年第16期22-24,共3页许凤 
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式建筑群。作为祭祖祖庙,其历次维修都有详尽的碑文记载。笔者通过整理庙内现存的碑文石刻,发现清嘉庆年间立"朝议大夫升任宁夏府知府直隶秦州...
关键词:天水伏羲庙 碑文石刻 文物考古 
庄浪紫荆山“老子八十一化”壁画考析
《丝绸之路》2015年第20期35-36,共2页杨拴平 
“老子八十一化”是道教壁画的重要内容。作为陇东南地区重要道教文化胜地,甘肃庄浪紫荆山也发现有一组“老子八十一化”壁画。从残存内容可以看出,紫荆山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文物价值。
关键词:庄浪紫荆山 “老子八十一化”壁画 道教壁画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伏羲女娲图像考析被引量:6
《丝绸之路》2013年第8期60-61,共2页王春梅 
嘉峪关已发掘的魏晋砖室墓中出土了9幅伏羲女娲图像,是研究伏羲女娲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图像不仅勾勒出了魏晋时期伏羲女娲的基本形象,也为研究伏羲女娲时代演变、地域间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佐证。
关键词:嘉峪关 魏晋墓葬 伏羲女娲图像 
青城高氏祠堂考析
《丝绸之路》2013年第6期86-88,共3页何瀚 
祠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地方,又是宗族议事、执法、实行宗族管理的中心,还兼具民间教化的功能。位于榆中县青城镇的高氏祠堂是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年代久远,荫泽流长,堪称研究陇右祠堂文化之标本。
关键词:祠堂文化 敬天祭祖 青城高氏祠堂 文化遗产 
形式的遗存——陇东傩面艺术考析
《丝绸之路》2012年第24期88-89,共2页周晓萍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cx11109
本文以陇东傩面的形式为出发点,探讨了其造型、色彩、空间表达及创造性想象方面的内容,指出了陇东傩面艺术的存在形式与其实质性内容不可分割,而这些内容的形成是以原始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为契机的,陇东傩面的形式存在就在于此。
关键词:傩文化 陇东地区 傩面艺术 
汉代画像艺术中树图像内涵考析
《丝绸之路》2011年第22期96-97,共2页王玉芳 黄茜文 
汉代虽然开始摆脱神话时代而步入世俗的领地,但鬼神的观念仍占据人们的头脑,羽化成仙,长生不死,相信来世的思想成了人们真诚的信仰,他们希望把生前的享乐、富贵、车马舟船、百戏乐舞、庖厨仆人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于是在画像石(砖)中便...
关键词:汉代画像 汉代文化 树图像 
明代德化窑梓潼帝君造像考析
《丝绸之路》2011年第14期21-22,共2页孔瑛 
明代德化窑梓潼帝君造像1987年出土于兰州市庆阳路明代白衣寺多子塔塔刹,一直以来被误定为明肃王造像和福、禄、寿“三星”之禄神,经笔者多方考证,准确的定名应是梓潼帝君亦称文昌帝君,是道教中掌管文昌府事及人间官禄的神。
关键词:明肃王 白衣寺塔 梓潼帝君 德化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