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观

作品数:201被引量:23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相关作者:张谨刘冠军郑忆石阳海音马佰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演进剖析被引量:4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65-74,共10页王伯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当代内涵及其教学应用研究”(20VSZ126)阶段性成果。
科学技术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文化形态,近代以来经历了从手工业技术到工业技术、工艺学到工程科学的演进,开始扮演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角色。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的演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科技发展规划得以强化,组织方...
关键词:科学技术观 当代 技性科学 技术试验 实践基础 
回到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哈贝马斯与胡塞尔科学技术观比较研究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29-35,共7页孙民 齐承水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唯物史观视阈下中国特色现代性道路建构路径研究"(18BKSJ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文化内涵研究"(14xks003)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哈贝马斯和胡塞尔既看到了科技的进步性方面,同时也对科技所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两位哲学家深受不同哲学传统的影响,对科技问题的深入反思,都是试图为自身所建构的哲学体系服务。很显然,哈贝马斯和胡塞尔对...
关键词:马克思 哈贝马斯 胡塞尔 科学技术观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动力观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2期48-52,共5页文兴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信息技术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方式研究"(10AZD025)
以"科学技术动力观"为构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它全面、深刻地把握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多重职能,树立起"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的大科学观;是唯物史观的现代拓深形式。"科学...
关键词: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双重向度被引量:2
《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8-11,共4页郑忆石 丁乃顺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BZX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俄罗斯哲学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11BZX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对自然具有改造与破坏的双重作用,对社会具有动力与阻碍的双重作用,对人身具有解放与奴役的双重作用。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双重向度,启示以"科教兴国"为现代化建设引领的当代中国,思考其面临的问题并确立生态的、全...
关键词:马克思 科学技术 自然向度 社会向度 人的向度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被引量: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07-115,共9页宫敬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研究"(07BZX00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关键词:劳动人道主义 科学技术观 精神资源 
邓小平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与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25-28,32,共5页解恩泽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93BEX0 0 2 )
邓小平科学技术观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科学技术观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根本属性、巨大功能与产生发展规律 ,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习与研究邓小平...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科学技术现 科技进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