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权

作品数:752被引量:2119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蒋德海漆多俊姜明安陈承堂杨三正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行政法基础理论“控权论”思维在中国的兴起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0期7-8,16,共3页李林 
改革开放后中国历次宪法的修订记录了我国法治发展的历程,"法治"入宪加速了我国行政法规范的发展。行政法的发展为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行政法发展的路径在其基础理论中的表现为"管理"——"管理论"——...
关键词:行政法 基础理论 管理论 控权论 海域管理 
我国宏观调控权运行之反思——以房地产宏观调控为例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5期162-163,共2页彭雄 
目前由于我国《宏观调控法》基本法的缺失,且国内学者对宏观调控权的运行研究缺少统一认识,使得我国宏观调控权的运行遇到诸多现实障碍。在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上也经常暴露出诸如政策内容、调控主体的权限、程序、监督机制、责任承担不...
关键词:宏观调控权 宏观调控法 房地产调控 
以控权为手段和目的的宪政之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4期152-153,共2页刘美玲 
宪政是将宪法文本化的意识形态从应然走向实然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价值选择和理想状态。宪政的首要且最终目的是控制公权,保障私权。由于公权的天然膨胀性,依法行使公权仅靠政府的自控往往是不够的,服务于宪政模式的...
关键词:宪政 私权 公权 控权 
现代公法理念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期7-7,12,共2页申晨 
公法这一概念诞生于古罗马时期,到20世纪初公法为了顺应现代社会和政治的要求开始了其现代化的历程。现代的公法理念主要包括宪政主义、良法之治和以"控权-服务"为范式的行政法治理论。
关键词:现代公法 理念 宪政主义 良法 控权-服务 
论程序控权与科学决策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7期114-115,共2页徐丹 
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程序性的制约约束不断膨胀的行政权力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程序控权理论早在18世纪的西方就已形成,并随着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逐步上升为有效控制行政权力的主要手段。程序控...
关键词:程序控权 行政权力 科学决策 
论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7期143-144,共2页卢丙乾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合法进行宏观调控的决策、执行,是解决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前提。而宏观调控权的监督机制,对业已发生的国家宏观调控行为进行评价和纠错,就凸显出重大意义。本文认为学界对宏观调控监督权的研究尚比较薄弱,现阶段如...
关键词: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权 监督 
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之选择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7期291-292,共2页吴坤诏 
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选择体现了立法的价值取向,并确定了立法的基本架构。因此,目标模式是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先决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对行政程序法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法学界对行政程序法应具备目标模式并未达成共识,因此...
关键词:目标模式 控权模式 维权模式 服务模式 
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立法——基于“控权——平衡论”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6期143-144,共2页陆艳 杨秀丽 
对非政府组织相对于个体参与行政立法活动的独特优势进行分析,针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有效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规避随之产生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立法活动的相应对策体系。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 行政立法 构建 
论范式理论与行政法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15期22-23,共2页赵蓉蕾 
本文首先论述了范式的概念,范式理论的含义和作用;其次分析了范式理论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范式理论,应该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讨论与探索;再次,简要对行政法三种理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及评述。
关键词:范式理论 行政法 管理论 控权论 平衡论 
控权与效率的权衡——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8期100-101,共2页朱颖 
本文从行政诉讼的目的出发推导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行政诉讼的首要目的在于控制政府权力,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必须以被告负举证责任为原则;行政诉讼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保证行政效率,因此行政相对人也应当承担必要的举证责任。同时...
关键词:控权 效率 行政诉讼 举证责任分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