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料来源

作品数:61被引量:24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昌燧魏国锋万辅彬秦颍李晓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夏考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文物鉴定与鉴赏》《地质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考古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云南早期铜鼓矿料来源的铅同位素考证被引量:14
《考古》1992年第5期464-468,455,共6页李晓岑 李志超 张秉伦 彭子成 李昆声 万辅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89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 F.夏德(F.Hirth)发表文章,认为铜鼓本来是中国的工艺品,拉开了铜鼓发源地研究的序幕。一百年来,这一课题一直得到国际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形成了多种观点和学派的争鸣。今天,争鸣仍在深入而激烈地进行...
关键词:铜鼓研究 铅同位素比值 方铅矿 矿料来源 石寨山 铅同位素考证 云南 早期 产地 重要课题 
北流型铜鼓铸造遗址初探被引量:2
《考古》1988年第6期556-561,共6页姚舜安 万辅彬 彭子成 
1966年,广西考古工作者在北流县发现了铜石岭汉代冶铜遗址。我们经过研究和分析,认为广西北流铜石岭遗址不仅是汉代冶铜遗址,而且是铸造北流型铜鼓的遗址。 (一)铜鼓矿料来源的追溯铜鼓的基本成份是铜(Cu)、锡(Sn)、铅(Pb),此...
关键词:北流型 铜鼓 遗址 铸造 石岭 汉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 考古工作 铅同位素比值 矿料来源 
铅同位素比值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1
《考古》1985年第11期1032-1037,共6页彭子成 邓衍尧 刘长福 
近十年来国外积极开展用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古代器物,如青铜器(包括铜镜)、钱币(包括铜、银、金币)、玻璃、颜料、大理石等,研究它们的同位素比值特征(亦称为分布场特征—field)、相互联系、以及与矿料产地的关系,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关键词:铅同位素比值 考古研究 青铜器 同位素值 矿石铅 分布场 玻璃 铜镜 方铅矿 矿料来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