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

作品数:55被引量:2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何贵忠魏新强胡迟罗珊罗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企业联合会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外管理》《新浪潮》《消费导刊》《新商务周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私权保护照亮中国经济
《现代阅读》2018年第3期34-34,共1页崔克亮 
曾因资本市场并购、“郎顾之争”后来被判入狱的企业家顾雏军,终于2017年12月22日在与中国证监会对簿公堂中胜诉。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将再次提审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顾案即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中国经济 护照 私权 “郎顾之争” 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证监会 市场并购 顾雏军 
郎顾之争:重回原点的法律意义
《金融法苑》2016年第2期3-13,共11页刘燕 
郎顾之争涉及的诸多议题可分为个案、问题与主义三个层次。个案层面涉及顾氏并购策略,特别是公司重组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层面包括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家信托责任、国退民进等。针对上述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案背后是不同的价值倾向,如'新...
关键词:郎顾之争 七板斧 洗个大澡 国退民进 
中国并购狂人严介和
《资本市场》2015年第11期80-99,共20页杜博奇 
严介和,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现任苏商集团董事局主席、太平洋商学院院长。严介和创建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多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若干专业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跻身中国大企业集团1000强前50强。严介和创建了中国打包重组模...
关键词:严介和 太平洋建设集团 一级资质 富豪榜 董事局主席 胡润 商学院院长 工程公司 郎顾之争 二名 
善待民营企业家被引量:1
《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4期46-46,共1页马晓力 
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和红线,依法保护民企财产,是民营企业家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基本保障3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无论从历史还是未来看,它都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源...
关键词:郎顾之争 个人恩怨 科龙 中国经济史 金娃娃 有错必纠 不安全感 司法案件 郎咸平 海信 
重提“郎顾之争” 2004年的“郎顾之争”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3期7-7,共1页张剑荆 
日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接受了复审顾雏军案的诉讼请求,这一决定使曾经哄动一时的顾雏军案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顾雏军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国创业。2000年他组建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郎顾之争 购并活动 国企改革 诉讼请求 企业改革进程 国退民进 柯尔 亚星客车 资本市 
顾雏军的挑战
《新商务周刊》2012年第5期65-67,共3页王辉 
顾雏军说:"如果给我平反了,我会考虑做企业。但平反的希望比较小……我做好了再次入狱的心理准备。"北京,北四环内的一家酒店,位置并不偏,周五的中午通常不会有太多客人。但9月14号这天不同,下午一点,一间会议厅里已经坐满了人。门外还...
关键词:科龙 柯尔 美的电器 北四环 香港创业板 董事局主席 循环理论 美菱 格林柯尔公司 郎顾之争 
世行报告引发“第二次郎顾之争”?从不争论到理性之辩
《环球企业家》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世界银行的报告就是对中国的一剂毒药!中国的国有企业不能私有化!”在世界银行举办的《2030年的中国》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自称是独立学者的人大闹会场。国企需要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改革仍存争议,一些人担心如果对国...
关键词:不争论 私有化改革 世行 理性 世界银行 国有企业 新闻发布会 中国 
国有企业目标模式的建立被引量:2
《上海企业》2011年第8期62-64,共3页胡迟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国有企业的话题又再度升温,某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去除各种补贴等收入,2001年至2008年问,国有企业整体上是处在亏损的状态。其实,在30余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中,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辩论也一直相伴相随,不绝于...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目标 2008年 “郎顾之争” 2001年 改革历程 辩论 收入 
深化改革 完善功能——论国有企业目标模式的建立
《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第6期34-37,共4页胡迟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同有企业的话题又再度升温,媒体上也不断爆出各种新闻来延续该话题的讨论。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某政协委员的观点更是把该讨论推向了高潮。该政协委员根据一份研究报告提出,如果去除各种补贴等收入,2001年至2...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目标 改革历程 完善功能 2008年 “郎顾之争” 政协委员 2001年 
郎咸平的警世危言
《浙商》2010年第9期99-99,共1页陈率 
经济学家郎成平以批评起家成名。德隆案、对阵格林柯尔的“郎顾之争”、炮轰MBO(即“管理层收购”)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一路走来经常注意到他的言论的人,应大致能够总结出郎咸平的态度与立场。这一次,同样的,在20104月9日,浙商...
关键词:郎咸平 警世 “管理层收购” “郎顾之争” 国有资产流失 经济学家 后危机时代 格林柯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