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

作品数:1032被引量:1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万京华程曼丽文有仁张毓强南振中更多>>
相关机构:新华通讯社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闻研究导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他塑”到“自塑”:主流媒体的国家形象传播转型策略研究——基于新华社推特与微博推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孙晨宇 
国家形象的建构方式可以分为“自塑”和“他塑”,长久以来,在国际传播环境中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他塑”,这导致我国的自我认识与他国对中国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为传播更加饱满的中国形象,主流媒体应抓住社交媒体时代的机遇,...
关键词:社交媒体 新华通讯社 国家形象 微博 推特 
报道中国 描述世界——访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马胜荣院长
《新闻研究导刊》2008年第6期67-69,共3页张志樯 
本刊特约记者近日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新闻事业"专题,对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胜荣教授进行了采访。记者:尊敬的马院长,重庆报业集团《新闻导刊》本期主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新闻事业"。应该说,这三十...
关键词:中国新闻事业 传媒学院 报业集团 新华通讯社 封口费 十年 “有偿新闻” 新华网 新华每日电讯 教育 
十里钢城“报春燕”——重钢集团三峰传媒公司集锦
《新闻研究导刊》2005年第2期62-62,共1页
重钢集团三峰传媒公司是重钢集团新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拥有重钢报社、重钢电视台两大新闻媒体,主要服务于重钢集团和十里钢城。同时,对外经营报纸、电视广告,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多种业务。公司下设5个部门:新闻部、编辑部、技术部、...
关键词:传媒公司 重钢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署 宽带网 对外经营 企业报 电视广告 新华通讯社 宽带数据 电视协 
第七届(2003年)重庆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新闻研究导刊》2004年第5期57-64,共8页
关键词:重庆晨报 新闻奖 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商报 青年报 重庆经济 报纸副刊 新华通讯社 鸿鸣 
新闻界传真
《新闻研究导刊》2003年第6期58-59,共2页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三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目前在广西北海召开。来自全国报业和广电系统的代表近200人到会。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孙宝传、新华社技术局长谢胜和作了重要讲话。大家围绕"新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
关键词:新闻界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武汉晚报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报刊社 传真 模拟通信 
厚实 深度 耐看
《新闻研究导刊》2003年第3期37-38,40,共3页陈金松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总是主题开掘得深刻,事实展现得充分,文章才显得厚实,有深度,让人耐看。这是构成精品佳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写得肤浅、苍白,淡而无味,则是文章质量不高的表现,也是常使读者摇头、编者头痛的问题。因而,怎样把...
关键词:新闻精品 大海 西藏 文章 中国新闻奖 邓小平 思想深度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 背景材料 
浅谈采编网络化后报纸差错规律
《新闻研究导刊》2003年第2期15-16,共2页吴学东 宋家雄 
采编网络化在《重庆日报》已搞了好几年,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提高了记者、编辑的采写编辑速度,也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但留给校对工作的责任却更重。因这时的校对已无原稿对照,工作重点已由原来的"校异同",转变为"校是非",...
关键词:差错 稿件 原稿 新华社 通讯员 新华通讯社 报刊 报纸 校对员 
跳出窠臼写人物
《新闻研究导刊》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薛凌霞 
人物新闻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宣传形式之一。近些年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级报刊各出招数,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大做文章,一方面是突出了典型人物的报道,一方面以短、平、快的形式注意介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的平凡人物及寻常百...
关键词:李炳淑 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 王进喜 新闻 李玉茹 时传祥 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 
浅谈新闻稿件的选择与处理
《新闻研究导刊》2002年第3期21-22,共2页朱光安 
新闻稿件如何选择,怎么处理?这是办好报纸的关键性环节。报纸编辑必须遵循党报的基本准则,紧扣党和政府当前正在做的中心工作,加以选择和处理。一、以"重要"为主,以"鲜活"为辅,以"量多"为广报纸的新闻稿件主要来源于新华社通稿、本报记...
关键词:新闻稿件 照片 新华社 黔江 日报 编辑 新华通讯社 报纸版面 新闻性 
简讯快讯写作新说
《新闻研究导刊》2002年第3期23-24,共2页彭朝丞 
没有人会忘记1998年夏秋之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战洪魔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然而,对于九江人民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更难忘的是这年8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下午,正在长江九江段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准备去...
关键词:新闻事实 突发事件 贺延光 突然事件 动态消息 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 事件性消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