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

作品数:671被引量:7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凌燕桂荣华彭超张慧玲马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艺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采风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丁是娥和杨飞飞,盛开在申曲舞台的一对姊妹花
《上海采风》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褚伯承 
今年恰逢已故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杨飞飞百岁诞辰。她们俩分别是丁派和杨派这两大沪剧女声艺术流派的创始人,生前各自留下了不少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更难得的是她们俩又是同出于申曲女艺人丁婉娥门下的同龄师姐妹,当年一起在丁婉娥...
关键词:杨派 朝夕相伴 丁是娥 百岁诞辰 申曲 姊妹花 女艺人 沪剧 
茅善玉:“上海女儿”心归沪剧
《上海采风》2022年第6期58-61,共4页杜竹敏 
2022年11月12日,厦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现场传来喜讯:由滕俊杰导演、茅善玉主演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喜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晚会现场,茅善玉手捧奖杯,抑制不住激动。她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一感谢滕俊杰导...
关键词:茅善玉 电影金鸡奖 主创团队 樊锦诗 戏曲片 沪剧 颁奖晚会 晚会现场 
那一年,沪剧曾轰动上海滩——兼忆沪剧名家袁滨忠
《上海采风》2022年第3期71-73,共3页童自荣 
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上译厂配"佐罗"的普通配音演员.这样一介绍,你或许会奇怪,怎么选择一个这样的题材来回忆,上海的沪剧又有你什么事儿?读者如这样想也很自然,"佐罗"的"洋"和沪剧的"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嘛.我现在想想,这个事儿多少亦有...
关键词:配音演员 沪剧 佐罗 上海滩 传奇色彩 
演员出身的剧作家文牧
《上海采风》2018年第3期70-71,73,共3页鲍世远 
1952年,我在上海市文化局创作室里认识沪剧编剧文牧。他淳朴得像农民,说话和气,穿着朴实,可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当时,他正和宗华、辛之执笔,将赵树理的小说《登记》改编成沪剧《罗汉钱》。他首先想到原著的背景是北方农村,需要改成南方...
关键词:剧作家 出身 演员 北方农村 沪剧 文化局 上海市 罗汉钱 
石筱英:配角也风流
《上海采风》2018年第2期40-41,共2页鲍世远 
沪剧表演艺术家石筱英,被观众和行家公认是难得的唱做俱佳的优秀演员。在她6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许多艺术形象,创建了石派唱腔,成为沪剧演唱中的重要流派。1942年,丁是娥刚满师参加"鸣英剧团"时,石筱英是这个剧团的主要演员。那时...
关键词:风流 配角 表演艺术家 艺术生涯 艺术形象 剧团 沪剧 演员 
沪剧如何更好地传播“上海的声音”
《上海采风》2017年第9期74-75,共2页红菱 
跨界创新的沪剧大盛会骄阳似火,上海马路上的行人大都匆匆赶回室内,而全市各沪剧院团组成的一支支沪剧小分队却冒着酷暑,纷纷赶往南汇、川沙、祝桥、南码头、曹路、周浦、新场、惠南、老港、泥城等地,将二十多场慰问演出送进养老院、文...
关键词:文化中心 高温天气 周浦 慰问演出 电影海报 川沙 摄影艺术 文化旅游 马布里 浦东新区区委 
中国剧协、上海剧协(虹口)小戏小品创作基地推出大型原创情景剧《鲁迅在上海》
《上海采风》2017年第3期75-75,共1页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由中国剧协、上海剧协(虹口)小戏小品创作基地创作的大型原创情景剧《鲁迅在上海》于去年12月23、24日,今年1月6日先后亮相本市舞台。《鲁迅在上海》由中圜剧协会员、上海剧协理事、国家一...
关键词:上海沪剧院 小品创作 情景剧 鲁迅 虹口 中国 原创 小戏 
第二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开幕
《上海采风》2016年第7期76-76,共1页
“上海的声音”——第二届上海沪剧艺术节在浦东新区举办。本届沪剧节汇聚上海全市13家沪剧院团。其中的12场主体演出,包括沪剧界五世同堂的明星版《芦荡火种》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色的丰碑”主题演唱会,以及深入基层乡镇...
关键词:上海沪剧院 浦东新区 艺术节 《芦荡火种》 中国共产党 深入基层 《亲人》 剧团 
沪剧《挑山女人》四度晋京演出
《上海采风》2016年第8期72-72,共1页
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剧目,沪剧《挑山女人》赴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并于7月20日、21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中国评剧大剧院)连演两场。这是沪剧《挑山女人》自2012年10月首演以来第四度晋京,创下了全国现代戏进京演出纪录,...
关键词:晋京演出 沪剧 女人 地方剧种 上海市 地方戏 现代戏 影响力 
“上海的声音” 沪剧如何与时代同频
《上海采风》2016年第8期11-16,共6页胡凌虹 
沪剧是上海本土特有的戏曲剧种,被誉为"上海的声音",具有二百余年的历史。沪剧的发展跟上海这座城市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迅速反映、记录时代的变迁、上海人的生活境况。一直以来,上海市民对沪剧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少爱好者更是把...
关键词:戏曲剧种 戏曲创作 生活境况 经典剧目 毛时安 戏剧观 浦江两岸 茅善玉 申曲 文化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