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侵蚀区

作品数:28被引量:8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炎和卢程隆姚毅臣李相玺左长清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福建农学院中国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通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植物多样性特征被引量:5
《水土保持通报》2022年第1期191-197,共7页彭浪 段剑 刘士余 汤崇军 郑海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和对策”(2017YFC0505406);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2BAB214008);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1921YBKT25;201821ZDKT17);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2019KY49)。
[目的]对比不同治理模式治理模式下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水土流失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果园开发(模式A)、生态恢复(模式B)为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以次生林、未人为治...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花岗岩侵蚀区 
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被引量:2
《水土保持通报》2022年第1期10-16,共7页彭浪 段剑 刘士余 汤崇军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根系结构与土壤分离能力协同演变规律”(20192BAB214008);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1921YBKT25);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2019KY49)。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治理年限 水土流失治理 植被恢复 花岗岩侵蚀区 
南方红壤典型花岗岩侵蚀区主要治理模式的土壤碳汇效应被引量:3
《生态环境学报》2021年第8期1617-1626,共10页胡瑞 房焕英 肖胜生 段剑 张杰 刘洪光 汤崇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7016;41761063);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2BBGL73097);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KT201716;201821ZDKT17;201921YBKT20)。
南方红壤花岗岩严重侵蚀区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后的土壤碳汇效应尚不清晰。为揭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退化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选取南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的样板——江西省兴国县塘背小流域为研究区,设置退化样地(BL)、水平竹...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碳吸存 花岗岩侵蚀区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兴国县打造塘背小流域升级版
《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第1期67-67,共1页谢运源 
塘背小流域是我国1980年首批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41条小流域之一,是南方花岗岩侵蚀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的样板,其研究和推广的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 科技进步二等奖 升级版 兴国县 花岗岩侵蚀区 水土保持 社会效益 典型性 
花岗岩侵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析——以江西省修水县大桥小流域为例
《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第11期19-22,共4页王农 张磊 陈浩 谢颂华 
在分析修水县大桥小流域现状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实现当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为目的,探讨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群众参与体...
关键词:花岗岩侵蚀区 小流域 综合治理模式 修水县 
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5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6期642-647,共6页蓝良就 黄炎和 李德成 林金石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DC6B006)
对未治理的花岗岩侵蚀区恢复9、25、70 a的4个群落(C1、C2、C3、C4)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各层次物种组成及数量差异很大,C1以耐旱耐贫瘠的先锋植物为主,C3、C4出现一定量的阔叶树种,其中C3以显齿蛇葡萄为群落重要特征;植物区系起源古...
关键词:植物区系 植被恢复 生物多样性 群落演替 
经不同措施治理的侵蚀红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192-197,共6页林金石 黄炎和 范胜龙 蒋芳市 钟炳林 岳辉 李德成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DC6B0602;2009BADC6B0603);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0608507)
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采用4种生态恢复措施治理的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FI)比对照平均提高了8%-15%.不同措施的FI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果园改造>乔灌草>林草>低...
关键词:花岗岩侵蚀区 恢复措施 土壤肥力质量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花岗岩侵蚀区土壤质量评价初探——以长汀河田地区为例被引量:1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年第1期1-4,25,共5页陈钟卫 陈志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096)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花岗岩侵蚀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侵蚀区的土壤进行了营养成分等系统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本地区的土壤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灰...
关键词:土壤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长汀河田 
花岗岩侵蚀区优良水土保持绿肥的选择及评价研究被引量:1
《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第6期425-427,共3页王昭艳 杨洁 喻荣岗 刘柏根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2EFN213601114)
选择了9种绿肥在江西宁都的花岗岩侵蚀区进行3年定位试验,通过对出苗率、成活率、平均分蘖数、覆盖度、地上部分浸水容重、根系鲜重、地上部分生物鲜重、土壤有机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试验品种进行综合评...
关键词:水土保持绿肥 花岗岩侵蚀区 选择 评价 
花岗岩侵蚀区木豆引种试验初报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第3期23-25,共3页刘柏根 张声林 
通过在花岗岩侵蚀区的引种试验表明,改良型木豆适应性强,在本地能较好地生长,具有鲜肥、薪柴产量高,再生能力强,保土效果好等特点,生长快,当年可见效,生态经济利用价值高,在燃料、饲料、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是一种优良的...
关键词:木豆 引种试验 水土流失区 宁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