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调

作品数:39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金建民裴汉杰刘长林刘丹杨玉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音乐学院国土资源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文学研究》《极目》《雨花》《广东教育(综合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皖南花鼓戏起源与沿革
《极目》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杨素之 
皖南花鼓戏是由鄂东的花鼓调、桐柏山地区的灯曲子与皖南土著歌舞在长期融合,并对其它相关艺术兼收并蓄后形成的具有皖东南地方特色的剧种。本文从皖南花鼓戏起源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生存状况等方面,介绍皖南花鼓戏的起源与沿革。
关键词:花鼓调 灯曲 打五件 四季班 职业剧团 
浅谈高明花鼓调的传承与保护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年第5期94-96,共3页李佐骐 
吹打喜乐是我国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现已成为传统民间器乐中最为普遍的演奏方式之一。花鼓调是其中一种,借用粤剧曲牌结构串成,是当地人们喜庆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今,全球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
关键词:花鼓调 民间风俗 传承 
好一个,海安花鼓
《农家书屋》2015年第7期33-35,共3页谢彦 
江边海滩,风光无限,无限的风光里更有一番风光,那就是来自江苏南通海安的海安花鼓。明嘉靖年间的《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绔子弟'...
关键词:海安花鼓 花鼓调 红娘子 表演组合 
论佛山高明“花鼓调”的曲牌结构及艺术特色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年第3期117-124,共8页刘长林 刘丹 
本文用五线谱呈现高明花鼓调曲调,论述了高明花鼓调八大曲牌结构、每段曲牌的曲式调式、各曲牌的使用场景、风格,并对曲式特色、曲调特色、音调特色做了深入分析,探索了其对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影响,得出了研究"花鼓调"的三个价值。
关键词:高明花鼓调 曲牌 曲式 曲调 泽河 
磁村花鼓:鼓舞艺苑一奇葩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年第4期142-143,共2页孟燕 
磁村花鼓俗称“打花鼓”,原是旧社会穷人用于乞讨谋生的一种器具。磁村花鼓的显著特点是鼓斜背在舞者背后和用软绳击打,表演时要向背后击中鼓面,全凭舞者娴熟的击打技能、良好的时空意念和舞蹈感觉来掌握鼓绳的长和短,收与放。磁村...
关键词:磁村花鼓 李慎濂 花鼓调 状声字谱 
目连戏国家级传承人张占良的期盼
《广播歌选》2014年第3期18-21,共4页张琼 
张占良:目连戏的唱腔最初为说唱艺术花鼓调的唱腔,融合了杂技和武术,有一些杂技和武术动作,比如锯解、磨研、吞火、喷炯、开膛、破肚带彩特技和盘叉、滚叉、金钩挂玉瓶、玩水蛇、挖四门这些杂技,还有金刚拳、武松采花拳、五龙出动...
关键词:目连戏 传承人 国家级 武术动作 说唱艺术 花鼓调 杂技 唱腔 
绣湘水
《词刊》2012年第3期6-6,共1页杜建军 
关键词:湘水 潇湘 名字 花鼓调 牡丹花 金丝 情意 丹凤 南岳 风光 
浅析黄梅戏传统小戏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20期102-102,共1页杨满生 
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予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现已被定位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传统曲调和唱腔丰富多彩、独特优美,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可谓雅俗共...
关键词:黄梅戏 传统 小戏 雅俗共赏 生活气息 花鼓调 采茶 剧种 
话说皖南花鼓戏被引量:2
《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第5期56-56,共1页裴汉杰 
皖南花鼓戏原为花鼓调,源于太平天国年间,流行于皖南与苏南、浙江相毗邻地区,以皖南宣城市所属各县(市、区)最为盛行。百年前,湖北东路花鼓调与河南的曲子,随着移民流入皖南,先后与皖南地区的民间歇舞合流演唱,后又受到徽剧、...
关键词:皖南地区 花鼓戏 太平天国 毗邻地区 艺术影响 花鼓调 宣城市 演唱 
神奇的花鼓调
《词刊》2011年第4期29-29,共1页饶雨淋 
关键词:花鼓调 荆楚 花儿 优秀 小草 格格 大地 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