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杀雄

作品数:231被引量:39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于澄宇胡胜武官春云李殿荣王国槐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BAU—2”诱导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Ⅱ.化学杀雄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2期9-18,共10页徐如强 黄铁城 张爱民 
本文对新型化学杂交剂 BAU—2的主要化学杀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2的适宜喷药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时期,反映在植株外部形态上为基部第二、三节间伸长期。(2)适宜喷药剂量为1~2kg·hm^(-2)。但不同品种...
关键词:杂交小麦 化学杀雄 
“BAU—2”诱导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Ⅲ.化学杀雄机制被引量:2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2期19-24,共6页徐如强 黄铁城 张爱民 
本文通过研究 BAU-2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 BAU-2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作用机制。观察结果表明:(1)单核小孢子发育至大液泡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晚期)败育而形成败育花粉,是 BAU-2诱导雄性不...
关键词:化学杂交剂 小孢子 机制 
强优势组合选配的几个关键问题 简报·简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3期109-109,共1页赵振海 李志勇 
利用化学杀雄剂生产小麦杂交种,是杂种小麦尽快应用于生产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而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强优势组合的选配。目前小麦杂优利用普遍存在着杂种产量不能显著超亲或超标;杂种株高偏高造成高产栽培易发生倒伏;一些强优组合往往父母...
关键词:综合农艺性状 父母本花期 高产栽培 矮杆 化学杀雄剂 杂种一代 超亲 粒数 杂交优势 多穗型 
小麦新型化学杀雄剂——ES对母本植株性状影响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3期114-115,共2页赵凤梧 李慧敏 白振庄 郭成申 孙良忠 
通过对小麦新型化学杀雄剂——ES(专利申请号92103773-2)杀雄后母本植株性状观察表明:(1)ES 是理想的小麦杀雄剂,自造孢时期至减数分裂期间,在每公顷1.5t 溶液剂量下,以6000mL/L 浓度喷施,可诱导95%~100%的雄性不育,天然异交率达80%以...
关键词:植株性状 ES 化学杀雄剂 异交 减数分裂 授粉结实 品种性状 旗叶 供试组合 花期相遇 
小麦化学杀雄制种不同行向、不同行比田间异交结实率研究被引量: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S3期116-117,共2页李慧敏 赵凤梧 白振庄 郭成申 孙良忠 
以3.33hm^2为参试单位,40hm^2亩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父母本比例小麦化学杀雄田间制种观察表明:(1).同一播种行向,父母本比例1:1(田间播幅1.8m:1.8m)与1:2(1.8m:3.6m)间结实率无显著差异;(2).不同播种方式南北行向与东西行向间。
关键词:行向 异交结实率 化学杀雄 播种方式 父母本 单位面积 杂交种产量 种植习惯 制种成本 制种面积 
小麦条锈病水平抗病性育种方法研究之一随机多交的试用(简报)被引量:1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第S1期149-150,共2页曾士迈 王沛有 
1 研究目的参考 Robinson,R.A.1976年提出的随机多交的设想,采用化学杀雄或太谷雄性核不育系进行多父本多代随机多交,制成不论在群体中、还是在个体中遗传基础都十分丰富的杂种混合群体,然后在小麦条锈病选择压力下,通过混合选择及单株...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育种方法 抗病性鉴定 核不育系 混合选择 选择压力 遗传基础 化学杀雄 农艺性状 杂种后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