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作品数:2281被引量:98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宝明张宝明郗杰英白炳贵刘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张宝明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因“人”而异: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人学话语比较分析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32-138,共7页张宝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书写体变革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研究”(项目号:11BZS049)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启蒙的最终目的是"立人",在这一思想共识下,新青年派与学衡派对所"立"之"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诉求。将双方的"人"之想象置于各自秉持的思想谱系——人道主义与人文主义中会发现,在两派思想底蕴的深处有着自由意志与责任意识的紧...
关键词:新青年派 学衡派 人学话语 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文白之争的逻辑构成及其意义被引量:11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141-155,223,共15页张宝明 
作为对20世纪中国现代性演进作出重要贡献的知识群体,新青年派发动的白话文运动赢得无数国人的喝彩,也遭遇了不同学派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学衡派,学衡派从学理出发与新青年派发生了对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意义深远的"文白之争"。新青年...
关键词:新青年派 学衡派 文白对峙 话语权 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 
中国新文学发生语境的吊诡——从胡适“他们”与“我们”的白话两难心态出发被引量:3
《文史哲》2008年第5期114-121,共8页张宝明 褚金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青年派’知识群体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ZS034
作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在白话为"他们"还是为"我们"自己写作的意识上有着十分尴尬的解说。分析胡适的心理深层症结,对其构建的以白话文为底色的新文学逻辑进行深入梳理,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新青年派"知识群体在现代性演进过...
关键词:新青年派 胡适 白话文 “他们” “我们”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问题与主义”之后的“主义与主义”之争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141-147,共7页张宝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青年派"知识群体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05BZS034)
“新青年派”知识群体自“问题与主义之争”之后,便一步一步走向自我剥离的里程。送走杜威迎来罗素,南下的“新青年派”同仁以陈独秀为龙头与以张东荪为首的自由派思想者展开了一场关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论争。归根结底,这场争论还是英...
关键词:新青年派 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 陈独秀 张东荪 
“新青年派”知识群体意识形态转换的逻辑依据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203-206,共4页张宝明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文化元典与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演进>(2004DZX005)
以1919年为时间中介,以人道主义思潮为思想中介,“新青年派”知识群体完成了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的转变,经历了由整合西方思潮到剥离其价值趋向的过程。从对西方国家诸如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一股脑地“新”潮膜拜到归依...
关键词:“新青年派” 人道主义 意识形态 知识群体 
现代性空间的开拓:“新青年派”知识群体走向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150-153,共4页张宝明 
“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为“新青年派”知识群体的现代性道路选择提供了崭新的选择空间。围绕着“公理”与“强权”,一代思想先驱以人道主义为中介,在“竞争”与“互助”的逻辑关系中走向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归途...
关键词:“新青年派” 强权 公理 人道主义 知识分子 中国现代性 心路历程 社会主义 知识群体 新青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