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机理

作品数:51被引量:25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相关作者:袁国彭晓峰黄理浩陶乐仁王小军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飞行器引气系统预冷器动态模型搭建及辨识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089-1098,共10页石周正 董明皓 刘崎 罗子彦 王鸿博 秦现生 王战玺 
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9zdzx01-01-02);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GY-302,2022ZDLGY03-06)资助。
飞机发动机引气作为热端气体,经引气系统预冷后,用于座舱温度调节及机翼防冰。为了实现数字化智能控制,建立精准的预冷器控制模型,从而提高飞机引气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重点研究了飞机引气系统中的预冷器动态模型参...
关键词:飞行器座舱温度控制系统 预冷器换热机理 有限元分析 动态模型参数辨识 
考虑流体相变效应的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换热机理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5期833-844,853,共13页刘先珊 罗晓雷 白冰 魏宁 刘少炜 张普纲 李满 潘玉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9094,41972316);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B2023NSCQ-MSX0069)。
三维粗糙裂隙渗流换热机理的研究,对提升地下热储层的热提取率意义重大。当前,热开采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热开采过程中流体的相变作用对裂隙渗流特性及传热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涉及。为剖析流体相变作用下的非线性...
关键词:粗糙裂隙 渗流换热 流热耦合 非线性渗流 相变 
板间颗粒流动换热特性实验与数值分析研究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4年第8期2446-2452,共7页潘龙飞 魏高升 黄平瑞 崔柳 杜小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2176069)。
本文基于垂直结构的板壳式移动填料床太阳能颗粒换热器,实验研究了颗粒与不同板型壁面间的换热特性,并采用离散单元模型对颗粒在板内的流动轨迹和流动状态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了不同壁面形状对换热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
关键词:板壳式颗粒换热器 离散单元法 微观换热机理 
多结构强化管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化学工程》2024年第5期53-58,78,共7页钱含琪 黄理浩 陈建红 陶乐仁 
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2019KJFZ201)。
基于单管换热实验系统,研究光管和双侧强化管的换热机理,利用Gnielinski公式和热阻分离法分别计算4种强化结构换热管的管内外换热系数,并对光管外的冷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凝液光管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之间误差<15%,能够较好...
关键词:水平单管 强化换热 强化结构 换热机理 换热系数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磨削钛合金换热机理与对流换热系数模型被引量:6
《机械工程学报》2023年第23期343-357,共15页刘明政 李长河 张彦彬 杨敏 崔歆 李本凯 高腾 王大中 安庆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5305,5210545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KE027,ZR2021QE116)资助项目。
钛合金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热损伤已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微量润滑技术应用于钛合金磨削是实现可持续制造的发展方向,但存在热耗散和润滑减摩能力不足的技术缺陷。利用多能场辅助加工是解决以上技术难题的必然选择,低温冷风取代常温...
关键词:磨削 钛合金 微量润滑 低温冷风 换热机理 
全废钢电炉流程技术发展现状与思考
《中国废钢铁》2023年第4期26-28,共3页杨勇 
五、棒线材分段气雾冷却技术工艺目标:应用低成本分段气雾冷却新工艺、新设备,使得热轧钢筋(HRB400E-HRB600E)在满足GB/T 1499.2-2018新标准各项要求的条件下生产成本最小化,达到减量化、绿色、低碳的目标。工艺技术思路:利用气雾汽化...
关键词:热轧钢筋 气雾冷却 电炉流程 循环型 成本最小化 棒线材 换热机理 工艺技术 
基于热阻分析的管道层流换热机理及强化换热作用研究被引量:1
《热力发电》2023年第7期119-125,共7页张玮瑛 陈力勤 贾玉文 
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对传热传质工作设备的性能改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边界层内热阻的分析,探索管道层流内部对流热阻与导热热阻在边界层内的发展,建立了符合宏观表征的机理模型(R-P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雷诺数Re和普朗特...
关键词:对流换热机理 热阻分析模型 热阻分布规律 强化对流换热优化 
错流微通道低温交叉换热等体积补偿机理研究被引量:2
《低温工程》2023年第2期8-17,69,共11页张周卫 盛日昕 张超 汪雅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66008);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26600101);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项目(2020C-22)。
建立了错流微通道低温交叉换热系统物理模型、不同尺度错流微通道单元数学模型及传热单元数值模型。针对不同错流微通道模型,提出了等体积补偿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单元模型传热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不同尺度及形状错流微通...
关键词:错流微通道换热器 低温交叉换热机理 等体积补偿法 
水平涟漪纹管及光管管内冷凝换热机理实验研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王嘉程 孙志传 石绮云 项燕龙 李蔚 何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6187)。
实验研究了制冷剂R410A在两种管径(9.52 mm和12.7 mm)的光管和涟漪纹管(1EHT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并根据部分工况下的流型对管内冷凝的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中控制冷凝饱和温度为45℃,制冷剂流速范围为100~450 kg·(m^(2)·s)^(-1)...
关键词:冷凝 换热系数 流型 管径 
微通道换热器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9
《热能动力工程》2020年第9期1-9,共9页朱传辉 李保国 杨会芳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14ZZ133);上海市助推计划(ZB1307LG);上海市联盟计划(LM2018079)。
微通道换热器以换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可控性好、噪声低、运行稳定、承压能力好和节约成本等优点逐渐替代传统换热器。但微通道换热器在应用中还存着一些问题:作为蒸发器时出现结霜现象;制冷剂的分流不均匀;微通道内两相流动的换热...
关键词:微通道换热器 结霜 换热机理 传热计算 制冷剂分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