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塬沟壑区

作品数:118被引量:56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闫晓玲王文龙李怀有刘文兆李垚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水沙关系及其对流域治理的响应被引量:8
《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第8期1403-1413,共11页王芸 刘文兆 李怀有 张晓萍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大专项)(GYHY20150600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9B09)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治理前后年水沙关系及次降雨水沙关系变化及其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为砚瓦川流域减水减沙作用明显生效的转折年。治理期(1998—2009年)与基准期(1981—1997年)相比,...
关键词:黄土高塬沟壑区 砚瓦川流域 水沙关系 
基于GI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第3期7-11,F0002,共6页方磊 刘文兆 李怀有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塬沟壑区农果林多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与示范"(2006BAD09B09)
以GIS技术为依托,研究了典型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的地形分布特征。以1∶5万地形图作为信息源,矢量化等高线,并用Hutchinson方法建立DEM(ANUDEM)。从DEM中提取了坡度、剖面曲率和坡长三个地形因子,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丘陵沟壑...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因子 GIS空间分析 地形特征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科研发展与对策被引量:3
《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第11期43-46,共4页李怀有 刘斌 许小梅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9B09)
介绍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科研的概况,总结了水土保持科研的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深入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水土保持科研发展的总目标、总体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该区域水土保持科研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 科研 发展 对策 黄土高塬沟壑区 
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被引量:2
《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第7期37-38,57,共3页闫晓玲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9B09)
对从美国引进的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进行栽培适应性和繁育试验,1998—2008年的试验观察表明:美国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引种栽培后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通过种子育苗、嫁接等繁育方法扩大栽培面积,是黄土高原地区较为理想的一种...
关键词:黑核桃 引种 栽培技术 黄土高塬沟壑区 
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修复途径探讨被引量:3
《人民黄河》2009年第2期68-68,103,共2页常文哲 常瑞丽 慕鹏 李月娥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09)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黄河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建设实践表明,黄土高塬沟壑区生态修复应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科技为支撑,以保持水土、防洪减灾、改善生态、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各类生态修复措...
关键词: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 齐家川示范区 黄土高塬沟壑区 
黄土高塬沟壑区径流调控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被引量:5
《人民黄河》2008年第10期77-79,共3页李怀有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9B09)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上的差异性。采取"以水换沙"是构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调控体系的技术关键。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标的特点。根据...
关键词:水沙调控 治理模式 水土保持 黄土高塬沟壑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