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演替过程

作品数:25被引量:43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海燕司彬李生姚小华任华东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草业学报》《广东农业科学》《草地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高寒草甸恢复演替过程中生产力与植物功能特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草业学报》2012年第6期235-241,共7页张灵菲 魏斌 葛庆征 郝敏 傅华 张卫国 江小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53B04);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科研经费项目(201203041)资助
研究选择甘肃省玛曲县阿孜牧场高寒草甸,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别于同质高寒草甸内选择弃耕后恢复1,3,7,10,15年的5个演替梯度的草地各0.5hm2,于每梯度样地内选5个0.5m×0.5m的样方,分别于2010年5月(牧草萌发期)和8月底(生...
关键词:恢复演替 植物功能特征 净初级生产力 高寒草甸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7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第1期145-148,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滇...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滇东 
滇东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8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2-139,共8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2003]88-1);“南方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示范”(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石漠化植被恢复技术支持体系构建”(2005DIB3J146)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应用物种丰...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自然演替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滇东 
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2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1122-1125,共4页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303);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2003]88-1)、(林计批字2006-3);科技部公益项目(2005DIB3J146)
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可分为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各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容重逐渐降...
关键词:喀斯特植被 石漠化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黔中 
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动态被引量:42
《草业学报》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贾晓妮 程积民 万惠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680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6BAD09B08);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专项资助
采用样方法对云雾山干草原区本氏针茅草地群落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对未封育样地和封育5,10,15,20和25年样地群落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植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动态变化的影...
关键词:围栏封育 群落特征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