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说

作品数:993被引量:30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詹文杰代海强耿鹏刘珂苏开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外文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暴雨中消失的女孩儿
《中外文摘》2012年第19期8-10,共3页徐智慧 
失踪68小时的贾晓涵,终于在当地人称为北河的河道中被发现。7月24日下午,两位帮忙寻找孩子的老人,在陀头桥和石楼桥之前的河岸边,找到了贾晓涵的遗体。距离这个19岁女孩失踪的时间,已经3天了。在这3天里,房山区每一条街道上先是被山洪...
关键词:暴雨 河道 房山区 回忆说 石楼 洪水 电话 山洪 北河 北京市 
揭秘三沙市
《中外文摘》2012年第17期8-10,共3页崔木杨 
深蓝、浅蓝、淡绿,在各种颜色海水包裹下,位于南海深处的永兴岛像一颗嵌在深色绸面上的彩色珐琅瓷。岛上有3G网络,成排的楼房里伸出一根一根天线。今年7月的一天,在椰子树掩映下,挖掘机发出单调的轰鸣声,一家高三层的现代化医院正在修...
关键词:永兴岛 西沙群岛 渔民 工作人员 沙市 南中国海 菲律宾 回忆说 海南省 政府部门 
穷孩子VS富孩子
《中外文摘》2012年第14期15-15,共1页彼得·巴菲特 赵亚男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曾在儿童援助协会兼职。"我负责的小组大概有12个男孩,"我的朋友回忆说,"刚开始和他们相处时,我完全不知所措。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星期只有八九个小时,我希望做的事情却很多。我急于了解他们在...
关键词:回忆说 私立学校 儿童 家庭教育 父母 朋友 贫穷 困难 挑战 学生 
陈志竞:离开蒋经国的日子
《中外文摘》2012年第1期53-55,共3页刘婉媛 
六十多年前,陈志竞曾是蒋经国"圈子里"的红人。从蒋经国主事的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开始,他踏上仕途,官至上海青年军联谊会总干事,挂少将军衔。但是,后来中国变幻的政治风云,却让陈志竞的命运陡然发生了突变。蒋经国寿宴1949年2月。
关键词:蒋经国 国民党 蒋介石 上海青 西南联大 回忆说 青年 台湾 上海市 干部学校 
透过语境密码解读85后
《中外文摘》2011年第22期34-35,共2页张静 林歆 
北京之夜。85后动漫设计师小凡走出亮马桥附近的写字楼,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想尽快回到自己的小窝,变身骨灰级"腐女",躲进多年来陪伴她的动漫世界。等公交车时,她瞄了一眼车站上的美宝莲广告牌——"BB控",文字下方是一幅少女漫画。
关键词:语境 漫画 解读 密码 本动 世界 回忆说 词汇 透过 日本人 
粟裕与林彪的交往
《中外文摘》2011年第18期44-45,共2页张雄文 
军事上的粟裕与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两人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于1907年,只有月份的细微差别。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南,是"无湘不成军"的"南蛮";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北,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
关键词:粟裕 林彪 毛泽东 回忆说 蒋介石 彭德怀 叶剑英 部队 南昌起义 军事 
毛泽东终身未能实现的“普通”愿望
《中外文摘》2011年第18期48-49,共2页孟庆春 
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一天,一个革命党人来到毛泽东所在的学校发表演说,毛泽东听了非常激动,决定响应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的号召,去体验军队生活。五天后,他就投了湖南新军。1912春的一天,毛泽东突然告诉班长彭友胜。
关键词:毛泽东 密西西比河 肥皂制造 新闻记者 回忆说 游泳 杜波依斯 辛亥革命 愿望 教育事业 
叶利钦最需要的不是帮他找眼镜的人
《中外文摘》2011年第17期45-45,共1页南山翁 
1994年10月,叶利钦接受圣彼得堡市长的邀请,参加一次郊外打猎。他注意到一个迟到的随员。市长告诉他,那个迟到的人叫普京,是市政府的第一副主席。中午时刻,随员在草地上摆上桌椅,准备午餐。就在大家边吃边谈,兴致勃勃地谈着下午去打野...
关键词:叶利钦 眼镜 普京 野猪 随员 时刻 市长 回忆说 迟到 第一印象 
纪登奎之子回忆中南海往事
《中外文摘》2011年第17期54-55,共2页张海林 
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身居中南海的中央领导人的日常、工作生活是怎样的情形?与普通百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以下为纪登奎长子纪坡民的回忆。纪登奎1969~1980年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常务副总理,1988年病逝。"华国锋刚到北京...
关键词:华国锋 回忆说 李先念 工资 领导人 普通百姓 文件 四人帮 国务院 国家领导 
大师院落的背影
《中外文摘》2011年第17期67-72,共6页王波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状况的一个缩影6月15日上午,走进中老胡同时,68岁的陈莹已经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大院。只有隔着高墙、叶子随风婆娑掠过她头顶的那株大槐树,让陈莹确信自己站在当年曾站过的位置。陈莹是北大西语系教授陈占元的女儿。在这...
关键词:胡同 沈从文 大槐树 毛泽东 北大 冯至 胡适 回忆说 座谈会 校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