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改变

作品数:227被引量:66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晓葵马丁林传权卢运萍王世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血栓与止血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在血栓前状态中的意义
《血栓与止血学》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徐吟亚 刘金花 
目的检测血循环中血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issue factor procoagulant activity,TF-PCA),观察有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疑似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糖尿病(diabe...
关键词: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血栓前状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及纤溶活性改变
《血栓与止血学》2002年第3期107-109,共3页马付坚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7例AMI患者及正常组对照血浆GMP-140、t-PA:A、PAI:A、D-D。结果:AMI患者血浆GMP-140、PAI: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纤溶活性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D-二聚体 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蛋白C、蛋白S和AT-Ⅲ活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血栓与止血学》2002年第2期78-78,共1页钟洪明 黄宇清 周德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处于高凝状态甚或血栓形成.抗活化蛋白C(APCR)是迄今所知引起静脉血栓形成(VT)的主要原因.在遗传性VT的发生率高达到20%~60%[1],而对于抗血液凝固系统中的蛋白C(PC)系统和AT-Ⅲ指标与SL...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C 蛋白S AT-Ⅲ 抗凝血酶Ⅲ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蛋白C活性改变
《血栓与止血学》1995年第1期11-12,47,共3页程大卫 王莉萍 阮长耿 
用KPTT法测定33例正常人和25例各型AL血浆PC:C,结果表明:AL血浆PC:C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AL中尤以明显出血症状组的PC:C降低更为显著。AL的出血常呈白血病性凝血酶血症。凝血酶消耗蛋白C,引起PC:C显著降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血栓调节蛋白 蛋白C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