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尖区

作品数:13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史建魁郭建广程征伟张子迎刘振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科学通报》《紫金山天文台台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低高度极尖区位形的经验模式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3年第4期466-475,共10页刘子谦 李晖 王赤 韩金鹏 王江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22032,41874203,42188101);科工局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D020301,D030202);中科院先导专项项目(XDA17010301);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资助项目(183311KYSB20200017);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QYZDJ-SSW-JSC028);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地球极尖区是太阳风等离子体进入内磁层和电离层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其总体结构长期以来尚未确定.2008年3月8日两个连续亚暴期间,太阳风的整体变化范围较大,基于全球三维数值模拟我们建立了一个由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
关键词:极尖区 经验模式 太阳风 磁流体力学模拟 
高密度极尖区的形成原因被引量:1
《地球物理学报》2020年第9期3231-3239,共9页肖超 刘文龙 张典钧 张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21003,41974194,41574154)资助.
极尖区是太阳风进入磁层的一个重要窗口,极尖区密度是反映这一物理过程的重要参量,通常情况下极尖区密度约为1~10 cm-3,但有时卫星会观测到密度大于40 cm-3的极尖区,本文称之为高密度极尖区.我们分析了Cluster卫星2001—2009年的观测数...
关键词:极尖区 高数密度 偶极倾角 太阳风 
行星际磁场对极尖区位形变化的统计研究被引量:2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9期3526-3535,共10页徐佳莹 吕建永 王明 郭建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158,U1631107,41604141)和江苏省双创团队资助.
利用Cluster卫星数据,选取2001—2010年期间的616个极尖区穿越事件,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MF)的大小和方向对极尖区位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_z为北向时,随着B_x负向的增大,极尖区的磁不变纬度向高纬方向(极区)移动;当B_z为南向时,随着B_x...
关键词:极尖区 行星际磁场 Cluster卫星 
地球磁层极尖区场向电子事件期间能量特性研究
《空间科学学报》2016年第6期849-856,共8页史建魁 张子迎 TORKAR Klaus 王铮 程征伟 王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146,41474137,41574150);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根据Cluster卫星2001年9月30日在北半球极尖区观测到的一次强扰动场向电子事件数据,分析研究了这次事件期间场向电子的能量特性,讨论了场向电子对太阳风能量向磁层的传输和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能量传输的作用.分析认为,这次电子扰动...
关键词:极尖区 场向电子 能量特性 电离层起源 
磁暴期间极尖区场向电子事件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第6期1693-1699,共7页张子迎 史建魁 程征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146);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
根据Cluster卫星在中高度极尖区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两次连续磁暴期间极尖区场向电子事件的持续时间以及与Dst值和Dst时间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磁暴期间场向电子事件的持续时间的范围为6~54 s,大多数场向事件的持续时间小于34 s...
关键词:极尖区 场向电子 暴时特性 
不同高度处极尖区位置对地磁偶极倾角的依赖程度
《科学通报》2013年第13期1264-1264,共1页郭建广 史建魁 程征伟 张子迎 王铮 张铁龙 刘振兴 DUNLOP Malcol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4076;41274146;41074114);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资助
由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以及地磁偶极倾角的存在,地球磁层极尖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与太阳风参数的扰动变化有关,而且与地磁偶极轴运动状态有关.关于极尖区位置对地磁偶极倾角的依赖程度问题,
关键词:磁偶极 极尖区 倾角 位置 地球磁层 相互作用 运动状态 太阳风 
基于T96模型的极尖区位形变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
《空间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461-468,共8页李晖 王赤 张北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21063,40974106,40831060);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共同资助
基于T96模型,定义了极尖区的位形以及相关的描述参量(例如赤道向边界磁纬的最小值,纬向宽度,子午向和晨昏向的张角,倾斜度,扁平度,中心磁地方时等),讨论了太阳风动压(P_d)、行星际磁场(IMF)及磁暴强度对极尖区位形的影响.太阳风动压和...
关键词:极尖区 T96模型 行星际扰动 
IMF Bz多次快速反向期间极尖区的Cluster观测
《科学通报》2009年第22期3582-3582,共1页蔡红涛 马淑英 Dunlop M W Bogdanova Y Davies J A Pitout 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407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B18B06)资助项目
2003年2月12日,ACE卫星观测到IMFBz分量的4次快速反向:从稳定的北向(Bz~9nT)快速转为稳定的南向(Bz~-8nT);在持续南向约34min后Bz再次转为稳定北向(Bz-5nT);约22min后,ACE卫星观测到南向的IMF;IMF保持南向约46min后第二次...
关键词:卫星观测 CLUSTER IMF 反向 极尖区 ACE 稳定 Z分量 
极尖区电离层离子与地磁活动及太阳风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07年第3期339-343,共5页郭建广 史建魁 T.L.Zhang 刘振兴 A.Fazakerley H.Rème I.Dandouras E.Lucek 
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创新团队国际合作海外伙伴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74091和40390150)资助
对2001~2003年间Cluster星簇穿越极尖区期间观测到的电离层起源的离子(O+离子,He+离子和H+离子)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研究了这些离子的数密度与地磁活动以及太阳风动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离子数密度和地磁活动指数Kp之间存在着...
关键词:极尖区 离子 KP指数 太阳风动压 
FREJA卫星观测到的低混杂小尖峰和密度空穴的关系
《空间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329-336,共8页黄光力 王德煋 DomiliqueL.Q. BengtH 
王宽诚基金;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从FREJA卫星近期观测发现,地球低极尖区等离子体密度的衰减有多种可能的机制,不同机制所形成的密度空穴都可能捕获低混杂频率附近的湍动波,进而使原有的密度空穴加深.由于同时检测到静电和电磁的低混杂小尖峰,故提出电磁低混杂湍...
关键词:极尖区 低混杂小尖峰 密度空穴 卫星观测 地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