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福利事业

作品数:143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朱庆芳郑必清杨生源杨万龙王保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湘潭大学吉林省人事厅河北省财政厅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前线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企业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下)
《学习与研究(北京)》1985年第7期41-44,共4页黄景旭 
“命运共同体”日本企业家常说他们的企业是资本家和工人结合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意思是劳资双方生死相依,荣辱与共,你少不了我,我也少不了你。日本新力公司总裁盛田昭夫说:“如果一家公司丧失了竞争能力而宣告破产的话,资方和劳方...
关键词:职工人数 宣告破产 盛田昭夫 竞争能力 命运共同体 生死相依 合理化建议 松下幸之助 集体福利事业 中小企业主 
社队工副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四季青公社工副业发展情况调查
《学习与研究(北京)》1982年第4期58-61,共4页朱文强 张念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干扰,落实了党在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从而使社队工副业在调整中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副业 四季青 农村经济 农村商品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业纯收入 集体福利事业 农业生产 粮食亩产 人均收入水平 
努力发展生产,提高工分的分值
《前线》1962年第7期19-,共1页卢汝孚 
评工记分是目前农村人民公社计算社员劳动的一种方法。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在农村是通过社员的劳动工分来实现分配的。社员劳动的数量多和质量好,得的工分就多,从而年终决算时根据工分所得的报酬就多。但是,由于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
关键词:评工记分 集体所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原则 年终决算 勤俭办社 集体福利事业 三极 都庄 公共福利 审批制度 
“自愿”释义
《前线》1961年第15期14-15,共2页宋柏 
在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过程中,正确地贯彻自愿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自愿”,顾名思义.就是群众“自己愿意”的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有些同志却对“自愿”
关键词:自愿原则 革命斗争 军众 集体福利事业 别人家 大阴 强迫命令 包办代替 仓城 顾名 
开展四化运动,争取更大的跃进
《前线》1960年第7期10-12,共3页本刊评论员 
在我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富春同志作了关于一九六○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同志作了关于一九五九年国家决算和一九六○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同志作了“
关键词:李先念同志 九六 街道工业 集体福利事业 农村工业 李富 交通运翰 装卸作业 粮食加工 北京郊区 
首都的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调查报告
《前线》1960年第7期16-22,共7页
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石景山是北京市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充分地具备了城市的特点和城市的规模,从北京郊区的一部分,变成了首都的卫星城。
关键词:城市人民公社 重工业基地 北京郊区 农业生产方针 农业技术改造 职工家属 集体福利事业 农业服务 南厂 商品基地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新高潮(社论)
《前线》1960年第7期1-2,9,共3页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新高潮已经到来。入春以来北京的街道工业和人民集体生活事业出现了新的大发展局面,已经基本上组织起来的城市居民纷纷要求组织人民公社。今天的首都正是春色如画,满园花开。人们正在振臂高呼:城市人民公社万岁....
关键词:城市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运动 街道工业 振臂高呼 集体福利事业 背题 伟大创举 生产劳动 北新桥 九万 
大办街道服务事业
《前线》1960年第5期13-,共1页王淑芬 
在城市街道大办工业生产的同时,街道上出现了大量的街道食堂、托儿所、理发、修理服务站以及深受群众欢迎的邻里服务所等街道集体福利事业。这是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街道妇女参加生产以后,要求把各个人家里的家务:看孩子、做饭.以及...
关键词:集体福利事业 服务事业 服务单位 王淑芬 工业生产 总务科 三不怕 怕麻烦 服务周到 生活服务 
首都妇女走上了生产战綫——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而作
《前线》1960年第5期14-17,共4页张晓梅 
北京市妇女运动走上了实现妇女彻底解放的新的历史阶段,新阶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妇女最广泛最普遍地参加了社会劳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妇女的彻底解放剧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从1958年起,北京市的妇女运动开始走上实现妇女彻底...
关键词:社会劳动 妇女劳动力 集体福利事业 家务劳动社会化 妇女解放 共产主义觉悟 街道工厂 京郊农村 家庭关系 家庭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学习纲要 第九讲: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下)
《前线》1960年第5期23-25,共3页楊波 
过去一个时期,还有一些人认为我国人口多,消費多,积累就不能多。由此,他們对手我国国民經济的发展速度作出了悲观的結論,认为只能“慢慢来”。这种思想的本质,是輕視已經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团結一致的、組織起来的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
关键词:物质利益 比例关系 利益所在 党的领导 目前利益 集体福利事业 实物形态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村人民公社 增长速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