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害者

作品数:186被引量:13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陶东风高维俭李登贵郝祥满张卫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法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韩国严惩虐童犯罪的历程与挑战
《检察风云》2024年第2期48-49,共2页黄磊 
虽然韩国对虐童惩戒力度不断加大,但近年来的虐童事件却有增无减。2023年10月22日,韩国法务部表示,将从本月23日开始对《虐待儿童犯罪处罚等相关特例法》修订案进行立法预告。通过本次修订,将进一步加大对虐童犯罪相关惩处力度,加害者...
关键词:加害者 虐待儿童 修订案 缓刑 虐童犯罪 虐童事件 韩国 惩戒力度 
是时候关闭你的上帝视角了
《学习之友》2022年第12期17-18,共2页王梦影 
每当有侵害事件发生,与加害者同时受到审视的,还有受害者。“键盘侠”常常分成几派,争论受害者是不是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更糟的是,对受害者的审视,会变成某种暗示,从键盘上蔓延到人心里,内化成为整个社会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受害者...
关键词:加害者 上帝视角 诈骗短信 受害者 键盘侠 
马航MH17事件的法律谜题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0年第7期44-45,共2页于亮 孟子天雪 
马航MH17事件发生已逾五年,迄今为止,事实真相尚不清楚,法律责任没有被充分追究,家属赔偿没有落实,可以说正义尚未实现。这类事件暴露出国际治理机制的原始性,因而需要对国际法进行创新或通过国际司法机构对归因问题进行能动解释,摆脱...
关键词:加害者 事实真相 国际司法机构 国际法 侵权法 法律责任 责任体系 原始性 
一场26万人围观的犯罪:韩国“N号房”事件
《法律与生活》2020年第8期54-55,共2页江山 吴三叶 申玉环 夏雪 凌翔意 
近期,韩国"N号房"事件引爆韩国舆论界,甚至惊动青瓦台。韩国总统文在寅指示警方彻查案件,并严惩加害者。据韩联社报道,2020年3月26日,韩国"N号房"事件嫌犯赵主彬(音译,外号"博士")接受检方首次提审,时长10小时。因没有律师愿意为其辩护...
关键词:加害者 沉默权 信息公开 调查记录 韩联社 文在寅 保护法 犯罪案件 
暗流
《方圆》2018年第17期10-10,共1页
近几个月来,不少高校教授、公益名人、媒体人以及知名企业家等,纷纷被卷入各式各样的性骚扰事件中。被控加害者与受害人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举证质证”。“性骚扰”,本质上是一个境外舶来的名词,而国内...
关键词:法律规定 知名企业家 性骚扰 网络平台 受害人 加害者 主阵地 行为 
一个司法保守的转型正义论说——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被引量:1
《中国人权评论》2018年第1期34-41,180,共9页孟磊 
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1月20日中国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中赢得多数席次,在新一届'立法会'启动之后,民进党党团迅速提出'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是'为促进转型正义,落实自由民主宪政秩序',要求设立隶属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
关键词:受害者 转型正义 司法机关 加害者 
没“理”走遍天下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8年第10期25-25,共1页南勇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理”这个东西是最难讲清楚的、说明白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理”在自己这边,别人都“不讲理”。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正义与真理的化身”,好像天底下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受害者”,其他人都是“加害者”。
关键词:“理” 中国人 个人 受害者 加害者 正义 
法官肖志勇,用判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法律与生活》2017年第22期3-3,共1页李秀平 
在法官肖志勇的法槌之下,敲出一个标志性的判决。肖志勇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审判员、副庭长。2017年11月2日这天,她作为主审法官对一起未成年人所涉寻衅滋事案做出了判决。与往常所宣判案件的案情不同,这一次,肖...
关键词:主审法官 未成年人案件 想打 北京市西城区 加害者 有罪判决 寻衅滋事罪 无辜者 敲出 鉴定结论 
“底层互害”论的荒谬性和危害性在哪里?
《公民导刊》2016年第10期53-53,共1页张育仁 
"底层互害"论不禁误导了公众舆论,而且从法理的视角看,它严重混淆了加害者与被害者的道德和法律责任界限。徐玉玉事件发生后,迅速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话题。在众声喧哗中,有一种名为"底层互害"的论调"脱颖而出",并且得到了不少人...
关键词:荒谬性 危害 公众舆论 责任界限 众声喧哗 加害者 事件 法理 
警惕替死鬼心理
《祝你幸福(午后)》2016年第3期22-23,共2页武志红 
替死鬼心理在中国远比西方要流行。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最常见的选择是加害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他们的心理源于"向强者认同"。宁夏的公交车纵火犯马永平在交代作案动机时说,因为别人欠了他20万。这个理由让人不可思议,那一车的人与他何...
关键词:作案动机 司法鉴定 子阿 加害者 会将 在人间 性无能 桑拿中心 比西林 女老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